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威王(1)之宝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2)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3)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4)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5)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注解](1)威王: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 (2)会田:一起打猎。 (3)梁王:即魏王,后文梁惠王也即魏王。(4)檀子:与后文的“朌子、”“ 黔夫”、“种首”均为齐臣。 (5)祭:祭祀以求平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十二诸侯皆来( ) (2)岂十二乘哉 ( )
【小题2】与“泗上十二诸侯皆朝”中“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B.我固当
C.旦视而D.字幼孩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
【小题4】魏王和威王对“宝”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03 03:1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 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救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注①父:称年长者。②阃:kǔn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B.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C.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D.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为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记》中记载《匈奴列传》。
C.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在其前往往加姓名,如“冒顿单于”。
D.虏,我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其他如称南方外族为蛮;称东方外族为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直言进谏。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来抵御匈奴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
B.冯唐颇有见识。冯唐认为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应由将军来主断,这样才能利于将军成功。
C.冯唐主张宽恕。冯唐认为因为种种原因,不要因为边关士卒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处罚他们。
D.冯唐巧救魏尚。汉文帝询问“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乘机委婉地指 出对魏尚处罚不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老,朔死时   ② 不出,火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言 ②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C.①诏拜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 敛赀财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前   ②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 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李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注释良家子: 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之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后世以奴仆及娼优隶卒为贱民,以平民为良民,遂用以称良民子女。骑郎将:也称郎中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典属国:典,掌管;“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B.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C.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D.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小题2】下列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而刘素疾病B.亲戚之情话
C.天下无双,自其能D.贾谊于长沙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陈情表》言辞恳切,委婉动人。表,是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C.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大致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而且都分上下片。
D.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广家世世受射”,箭术精准,屡立战功。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孝景初立,李广为陇西都尉,后为骑郎将,
B.李广才气无双,骁勇能战,曾多次与匈奴作战,公孙昆邪因之向皇帝泣诉李广“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之辞。
C.李广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时,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迷惑敌人,成功吓退敌兵。面对战事,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
D.李广任未央卫尉时出征雁门关,因匈奴兵多,败北被胡骑捉拿,后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是本文原句翻译;3、4是课内文言文翻译。)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由,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也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注),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里二十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靥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减)

(注)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B.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C.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D.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人/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千乘(读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D.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皇位继承人的称谓。自秦始皇开始,太子不再代称诸侯、外姓王及藩属王的储君;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爽,曾经侮辱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瞭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①,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D.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