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皆为武骑常侍,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封为乐安侯。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选自《史记ž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注释]良家子:良家子弟,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汉朝军队的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燕语:指闲谈,亲切交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B.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C.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D.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是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也指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B.“郎”是官职名,在当时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C.“麾下”本意是将旗之下,在本文中代指对将帅的敬称。
D.“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年号,年号纪年由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机巧灵便多计谋。被活捉之后,他装病,趁机抢下匈奴少年的马突出重围脱险。
B.李广射箭方法有弊端。在远距离射击时,没把握从不发射,因此他领兵打猎时也经常受困或被野兽所伤。
C.李广为将清廉又亲民。他与部下同饮共食,对士兵宽厚和缓,士兵都爱戴他,乐意为他所用。
D.李广功高而未得封侯。一起侍奉过文帝的堂弟和曾经一起作战过的战友们都被封侯,唯独他没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7 03: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得兄    事:事情B.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C.毋诸侯 内:通 “纳”,接纳D.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为奈何 臣壮也,犹不如人
B.臣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戮没
C.孰君少长  失其所,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B.使使以大王
C.秦武阳色变震恐,群臣D.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小题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滕公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季布宣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B.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C.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D.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跬步,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
C.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D.合纵连横,简称纵横。六国联合起来抗秦称为合纵,是由张仪提出的。秦国采用的事连横策略,是由苏秦主张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小题4】把第I卷文言言语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每
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
D.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害怕看见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