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仁者,爱人也。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人者,不爱人也。不爱,奚足谓仁?兵已加焉,往救之,则《春秋》弗。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观物之动而先觉其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其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
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1)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内外之分。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仁义之处可无论乎?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
(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
注释:(1)潞子:小部落的首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义   设:陷害
B.然而不得为人者 淑:善良
C.则《春秋》弗 美:称赞
D.观物之动而先觉其    萌:萌芽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治人与我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往救之 不知有汉
C.其明矣 若春和景明
D.之亡而自亡也    背负青天,而之夭阏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
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
C.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
D.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
【小题4】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曰:以仁安人
B.此则人与我也
C.是义与仁殊
D.故曰:义,我也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
②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
【小题6】下面语段中,孝文皇帝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仁义的?请结合本文的“仁义观”,简要分析。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1),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和亲后,匈奴背约入盗,帝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
(取材于《汉书·文帝纪》)
注释:(1)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9 01: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扶辇下(________)     (2)谓武曰(_________)
(3)单于闻陵与子卿厚(_______) (4)自已死久矣(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明年B.单于使陵至海上
C.空自苦亡人之地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3】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B.前长君为奉车
C.子为父死亡所恨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小题5】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使李陵羞愧自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②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③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④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注)①庶绩:各种事功。②爻象:《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③祇庸:恭敬恒常。④南面:指帝王之位。⑤二八:指八恺、八元,高阳氏和高辛氏时期德才兼备的人。⑥不试:不被任用。⑦为:同“伪”。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美聪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B.众材得其序  手裁举,又超忽而跃
C.庶绩之业兴矣 后人哀之不鉴之
D.尧克明俊德为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概括第②段的两层意思。
【小题4】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目的可以判定其德性品行.
B.了解他人内心课观察其与人的交往,行事态度等外在行为.
C.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动机可以推测其日常行为.
D.了解他人品行可观察其选择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方面.
【小题5】本文是刘邵《人物志》的自序,请分析其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