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驱而之薛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D.孟尝君就国于薛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小题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小题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敕勒歌》为“乐府双璧”。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短歌行》原有相应歌辞,为“乐府古辞”,但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D.《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小题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并没有因为他没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冯谖更是争着前往。
C.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但这一点却正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5 12:0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魏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②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③吴起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④魏文侯谓李克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⑤魏文侯问李克曰:“民不,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注)①子击:魏文侯的公子魏击。②非成则璜:成、璜指魏成和翟璜两个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富贵者人( )     (2)视其所不为( )
(3)民不( ) (4)以四方之士(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夫骄人则失其家   其子无功食之
B.吾相定矣  夺其禄以来四方
C.失其家者未闻有家待之者也   乱乡曲之教
D.贫视所不取 国有淫民乎
【小题4】文章③④两段说明任用人才既要注重___________,更要注重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①②⑤段中,值得君王借鉴的为君之道(为政理念)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训练

祁奚荐贤

刘向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日:“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杂事》)

(简注)

①祁奚:晋国贤者,大夫,后任中军尉。②比:偏爱。③党:偏私。④荡荡:宽广。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祁奚荐贤的故事。祁奚荐贤,出自一片公心,只考虑被荐者称职与否,而不管他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作者赞美了祁奚唯贤是举、不徇私情的美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孰可使(________) (2)晋遂解狐(________)
(3)非之子耶(________)    (4)内举不亲戚(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晋大夫祁奚
B.君问可,非问
C.君子谓祁奚能举
D.立其子,不为
【小题3】照应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引用了《书》、《诗》中的语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祁奚之谓也。
(2)唯善,故能举其类。

同类题3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C.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疑有改悔 吾还也
B.皆白衣冠送之 其无礼于晋
C.嘉先言于秦王曰   谁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翻译
(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2)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绝者,未尝有也。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卫君问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取材于西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干莘:夏桀时代的臣子,惯于阿谀奉承。②恶来:商纣时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被周武王处死。③白屋:中国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后因联合作乱而被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 垂:流传。
B.安危绝者,未尝有也    继:继续。
C.贫不能使富     使:驾驭。
D.齐国大安,而霸天下    遂: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犹鸿鹄无羽翼也 ∥ 鹏徙于南冥也
B.而能成功立名 ∥ 去六月息者也
C.是故游江海者托船 ∥ 渔樵江渚之上
D.亡何也 ∥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贤能的人在朝为官,天下豪杰就会轻率地表达恭敬
B.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您对臣子的惩罚,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
C.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并未管理好
D.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贤能的人了解到那些人不愿重用自己,就会心怀怨恨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秦灭亡,与桀、纣、秦君用不贤者有关,奸佞位居高位就会贻害无穷。
B.田让提醒卫君,仅仅依靠封赏并不能实现延揽贤才的目标,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C.周公、晏子、孔子各例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当朝,能为国君延揽更多人才。
D.管仲一再向桓公索要更好的待遇,说明贤者也有缺点,国君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小题5】国君想要治理好天下,尊贤爱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国君如何才能真正作到尊贤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