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文段二: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 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注),呑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 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厉:lài,同"癞”,癞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B.臣愿得之 谒:拜会,前往
C.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相待,对待
D.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就:接近,靠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终己不顾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B.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C.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D.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即加刑于人。也指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受刑之人充服劳役的奴隶,《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即是此意。刑人还可指代宦官。
B.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岀,称为“委质”。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进而引申为臣服、归附。
C.近幸,宠信,宠爱,也指君主宠幸的人。其中的“幸”有“宠幸、宠爱”之意,如“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建时代皇帝亲临也叫“幸”。
D.国士,是指国中才华岀众或勇力过人的人。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种类繁多,如贤士、智士、策士、巧士、勇士等。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知恩图报。为报智伯知遇之恩,豫让想方设法刺杀赵襄子,或伪装成刑人,或改变其容貌,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B.豫让为人磊落。他宁愿残身苦形也不愿假意投靠再伺机报仇,他认为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
C.豫让心有信仰。他信奉并践行“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他之所以愿为智伯而死,是因为智伯以国士礼遇他。
D.豫让为义牺牲。他第二次行刺被擒后,明知自己不能活命,但仍然拔剑跳起来刺杀赵襄 子,最后义无反顾伏剑自杀。
【小题6】把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
(3)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小题7】请根据你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1)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几句诗化用了文段一____这一典故。其中,“壮士发冲冠”概括了当时___场面和人物____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_____之意。
(2)司马迁对荆轲、豫让等人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都将“名垂后世”。“义”是儒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则明确表示:_____。(请用《鱼我所欲也》中的原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12:45: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默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悬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B.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C.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D.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古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B.除服,服丧期满,脱去丧服。古代通常为父母服丧三年。
C.季父,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D.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B.聂政与母亲和姐姐在齐国生活,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聂政都没有答应他,因为聂政只想以屠夫为职业,过隐居生活。
C.严仲子仇恨韩相侠累,虽然侠累的地位高,宗族势力大,所居住的地方防备很严密,但是严仲子仍想派人刺杀他。
D.文章歌颂了“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为严仲子而刺侠累,是一个下层人物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2)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
【小题5】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六国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货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日:“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C.季,兄弟排行中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最小。文中“季子”是苏秦嫂子对他的尊称,意为“小叔”。
D.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深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当面讥笑他。
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高贵,以百金偿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熟悉,精通
B.以即墨燕 距: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得到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凭借安平一战中表现出的智慧谋略,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祖先,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田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国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将,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离开不受阻。”燕将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而不能为,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B.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C.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D.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稼,种庄稼;穑,收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相,在外理事称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夫,亚夫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侍客的最高礼数。 ②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________________)
②行反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
A.陈涉起王陈 人非生知之者
B.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是人复葺南阁子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小题4】将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①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②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小题5】选文中涉及到了陈平、刘邦、项羽、范曾等历史人物,根据他们的表现,选其中一人略作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