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民歌,完成后面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B.老兵“道逢乡里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直说:“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C.本诗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采薇》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和抵御外侮的自豪感,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十五从军征》反映汉魏战乱之际无休止的战争带给百姓深重的痛苦,情感基调是悲凉沉重的。
E.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情真意切,语言清新雅致,体现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小题2】此诗为叙事诗,请指出谋篇构思上有哪两条线索,并做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7 04: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仁者,爱人也。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人者,不爱人也。不爱,奚足谓仁?兵已加焉,往救之,则《春秋》弗。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观物之动而先觉其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其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
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1)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内外之分。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仁义之处可无论乎?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
(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
注释:(1)潞子:小部落的首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义   设:陷害
B.然而不得为人者 淑:善良
C.则《春秋》弗 美:称赞
D.观物之动而先觉其    萌:萌芽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治人与我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往救之 不知有汉
C.其明矣 若春和景明
D.之亡而自亡也    背负青天,而之夭阏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
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
C.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
D.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
【小题4】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曰:以仁安人
B.此则人与我也
C.是义与仁殊
D.故曰:义,我也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
②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
【小题6】下面语段中,孝文皇帝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仁义的?请结合本文的“仁义观”,简要分析。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1),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和亲后,匈奴背约入盗,帝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
(取材于《汉书·文帝纪》)
注释:(1)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