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裤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guī ruì):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yǔ):粗糙质劣。③樨(zhì)子:贵族子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为舜办事。
D.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6 11:28: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汉兵盛食多,项王兵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纛:用羽毛做的类似旗子的装饰物,插于车衡之左。②匈匈:动乱,纷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弗取,后必悔之  释:放走
B.项王之   许:称赞
C.汉王笑曰 谢:拒绝
D.项王兵食绝 罢:通“疲”,疲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战争期间可以用来为军队输送粮食。
B.“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豖三牲具备,文中指以太牢之宴来接待贵宾。
C.“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辞官的婉辞,官员告老还乡,不再领取朝廷俸禄。
D.“鸿沟”,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河南荥阳成皋一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劝说项王拒绝了汉王割荥阳以西为汉的讲和条件,他们还包围了汉王所在的荥阳,汉王就用陈平的计策,最终离间了项王和范增。
B.汉王的部将纪信乘坐黄屋车,假称汉王因城中粮食吃尽投降项王,结果被项王烧死。但是汉王得以带着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跑到成皋。
C.项王喜欢斗力,不止一次要与汉王决战;他威猛过人,当楼烦要用箭射他的时候,他瞪大眼睛大吼一声,就吓退了楼烦,使他不敢出营。
D.项王和汉王在广武涧两边对话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战。汉王拒绝了项王决战的要求,然后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结果被项王的弓箭手射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足下”是对人的敬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声调慷慨激越,令人情绪激昂。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出,未也 辞:辞谢。
B.沛公则车骑 置:安排。
C.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之 过:责备。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C.“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D.“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帜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史记•叔孙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B.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C.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D.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起儒者参与政治制度的制订和国家的管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B.征,又称“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自上而下选用官吏的方式,重要性仅次于秦汉时的“察举制”。
C.趋,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与此文中的“趋”意思相同。
D.“设九宾”,设置九位传呼、导引的赞礼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指九宾大礼,是战国时代诸侯国在外交接待上的最高礼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善择明主。最早跟随项梁,随后投靠怀王,怀王被项羽立为义帝后,叔孙通留下侍奉项羽。自从投降刘邦后,叔孙通一直跟随刘邦,不离不弃。
B.叔孙通为主分忧。刘邦夺得天下,有功劳的大臣在皇帝面前举止失当,叔孙通主动请缨,征召儒者为朝廷制订臣子拜见君主应该遵守的礼节规范。
C.叔孙通见识深远。高祖夺得天下后,叔孙通对皇帝陈述儒者可与守成的道理,为高祖接受;到鲁地征召,斥责两个不服从征召的儒者人格卑鄙,不知顺应时势的变化。
D.叔孙通不贪名利。长乐宫朝贺大典圆满成功,叔孙通受到五百斤铜钱的奖赏。他把这些铜钱全部分给了各位儒生,受到儒生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田单,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车彗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①既杀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练习
B.以即墨燕   距: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抓获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②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②立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我师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 ②触尽死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便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闵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男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妄,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