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有人认为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游子,也有人认为是一位闺妇。你认为是谁?为什么?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忧愁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5 11:0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螋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注释)①问遗:赠与。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⑤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高:同“皓”,东方发白。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激愤、决绝的态度。
D.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小题2】“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两句借助饰物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C.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繁钦《定情诗》)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小题3】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   厌:讨厌
B.辞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亲:恩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无功而先举 唇亡而齿寒
B.君其正之而已矣  其孰能讥之乎
C.晋阳之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之大
D.吾是以先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3)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