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
D.田父曰  绐:欺骗
【小题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参加)七十余战。
B.(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汉军)四向(围堵)。
C.汉军至,无(船)以渡(乌江)。
D.(我)不忍杀之,以(马)赐公。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垓下  岸土赤而B.项王乃复引兵而  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C.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D.亦足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5 10:09: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陈丞相世家

司马迁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道。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味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简注)
①糠覈:指粗恶饭食。覈,同“籺”(hé),米麦的粗屑。②獘席:破烂的席子。獘同“敝”。③赍用:资财、财物。赍同“资”。
(阅读指要)
本文上半篇记述汉朝丞相陈平年轻时处在贫贱中的一些事,富人张负独具慧眼,力排其子张仲异议,把孙女嫁给当时贫贱的陈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半篇写汉王刘邦荥阳被围陈平足智多谋,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文章语言简练,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无论是主人公陈平,还是其兄陈伯、富人张负,抑或是汉王刘邦、楚王项羽,各具个性,读后令人难忘。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伯常耕田,平使游学(____________)   (2)家乃负穷巷(____________)
(3)为平贫,乃贷币以聘(____________)   (4)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____________)
(5)久之,汉王之(____________) (6)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嫂嫉平不视家生产 ②善,陈孺子为宰
B.①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①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②秦王恐其破璧,辞谢,固请
【小题3】本文记叙了陈平少时家贫的事,请分别找出最能表现陈平兄长、嫂子、张负对待陈平态度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1)陈平兄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平嫂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平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2)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丛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且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骏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邮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C.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D.《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富人张负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里中,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堿。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内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①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摘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B.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C.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D.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本文中指“社祭”,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B.骨鲠:比喻有骨气、刚直。骨鲠之臣,指刚正忠直的官员。
C.太牢具:本文中指用来盛放祭祀用的牛、羊、豕的器皿。
D.请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的婉称,使骸骨能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足智多谋。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最后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用贤不疑。他接受了陈平的计策并配合陈平,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使陈平计策实施成功。
C.项羽猜忌多疑。他不信任属下,也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并因此中计而贻误战机。
D.亚父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时受到项羽猜忌,便任气使性,忿而离去,最终因病而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2)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裤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guī ruì):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yǔ):粗糙质劣。③樨(zhì)子:贵族子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为舜办事。
D.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