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聚集
B.乃贾生曰 说人坏话
C.自以为之 过错,犯错误
D.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拜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小题3】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朔:一年的最后一天
B.服色:车马服饰的颜色
C.色尚黄:服色崇尚黄色。按五行学说,汉朝自认是土德,所以色尚黄。
D.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是亲近的表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河南太守吴公的举荐下,被朝廷征召为廷尉。
B.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
C.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却问鬼魅神仙。
D.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8 03:5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明于治乱”, 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B.《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诗中含有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 “黜”,指罢免、革除。
D.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髙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 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后来的宰相。
B.“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骊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 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小题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 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 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 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隆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以为郎中。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夺。会陈彝反代,宓砰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车等数十人皆怒,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事明白,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 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怒之曰:"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守卫宫殿和做国君随从,后逐渐成为医生的称呼。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如迁升、迁授、左迁都是指升官。
C.高祖在本文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沛县起兵反秦,并率先夺取关中,后建立西汉。
D.顿首即叩头,古代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可用于书信末尾致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忠义,不怕牺牲。赵午等人因高祖对赵王的无礼而暗中谋反,事发之后田叔作为 臣属能与君王共进退,随赵王入京受审。
B.田叔正直敢言,据理辩争。文帝认为孟舒非德高望重之人,对此他在文帝面前为孟舒力 辩,指出孟舒忠君爱下,最终取得文帝认同。
C.田叔通达情理,思虑周全。他在处理完梁孝王派人刺杀袁盎的案件之后,劝景帝不要再深 究这个案子,否则景帝会陷入左右两难之境。
D.田叔辅佐君王,尽职尽责。他代鲁王偿还从百姓那里夺取的财物,纠正君王过错,并坚持 狩猎时不入馆舍休息来促使鲁王不过度游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固:本来
B.项王自不得脱 度:估计
C.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引:引用
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矣  过:过分
【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B.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题3】翻译文中句子。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