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2 06: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齐,以屠为事。
濮阳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母、姊齐    如:去,到
B.与韩相侠累有卻  卻:嫌隙
C.而聂政曰 谢:感谢
D.终莫能 就:成功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寿出自《管子》,是古代宴会上使用的祝颂之辞。一般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B.大人是一种敬称。常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
C.除服是古代丧礼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各人丧服的规格虽然不同,但是除服时间却是一致的。
D.季父是指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季排行最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出身低微,从小以屠宰为业,后来在齐国隐居,是因为杀了人之后躲避仇人的追杀。
B.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行刺的人选,有人向他介绍了聂政,称聂政是一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
C.严仲子多次拜访聂政,礼节完备。这样的行为感动了聂政,聂政也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D.因为担心事情泄露,给严仲子带来麻烦,所以聂政没有让严仲子为其配备行刺的助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髻踞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不,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号其书曰“新语”。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大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则吕氏谋益衰。陆生以此名声藉甚。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佗,令尉佗去黄屋称制,令诸侯,皆如意旨。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尉佗,又名尉他。②真定,即今河北正定。③太尉峰侯,即周勃,封降侯,后因功升为太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佗椎髻踞见陆生 箕: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
B.高帝不,有惭色 怿:高兴
C.常燕居深念  燕居:坐立不安
D.令诸侯  比:与……同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佗平定南越,在陆贾初次出使时,赐陆贾价值千金财物,因而成功受封为南越王。
B.文章记述刘邦骂陆贾用语粗俗,但又能接受陆贾的批评,这体现作者务实的写作态度。
C.陆贾认为国家危难时,将军作用重要,他曾游说陈平与太尉周勃联手,应对诸吕阴谋。
D.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让南越王尉佗去除僭越之仪,最终使他服从汉朝的管治、约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2)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3)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大权不分。
【小题4】简要概括陆贾是如何成功游说尉佗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顼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蔽沛公   翅膀
C.田父给曰 欺骗
D.山东为三处     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1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地解说
D.沛公起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剑舞 项王未有
B.拔剑切啖之 项王按剑
C.今日事何如 欲诛有功
D.军中无以乐 窃大王不取也
【小题3】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座位安排,以向东最尊,次为向南,再次为向北,向西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多次蓄意杀死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阻扰没有成功。
C.樊哙闯帐,义责项羽,表现出樊哙既有武将的忠义豪壮,也有粗中有细的特点,同时也表明刘邦集团的团结。
D.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也许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头脑简单的性格弱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