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说,是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9 11:4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乃西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迎孟尝君    阴:阴暗、不高兴
C.先生为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    趣:同“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谖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汉王项羽曰   范增目项王
B.汉王欲而西归 以为流觞曲水
C.汉王伤胸,扪足曰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亦足畅叙幽情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至固陵,不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以为汉尽得楚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B.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C.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D.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B.弑,本意是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
C.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属陕西一带。
D.本纪,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史记》,其中有十篇。
【小题5】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B.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C.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D.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小题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2)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悉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曰:“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从之。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蒲服:同“匍匐”,爬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B.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C.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D.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谷子先生,即鬼谷子,战国著名思想家,纵横家之鼻祖,长于纵横捭阖之术。
B.周显王,谥号。在古代,朝廷用谥号来肯定已死王侯、名臣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平事迹。
C.候,是爵位中的一个等级。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联合抗秦。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侍奉秦国的策略称为连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积极进取、坚韧自强。他曾经在鬼谷子那里研习学问,出游几年之后,未能施展抱负,回家后因受到家人的讥笑而难过,但他并未就此放弃。
B.苏秦高识远谋,能言善辩。在游说燕文侯时,苏秦运用对比法分析了燕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成联盟。
C.苏秦纵横捭阖,终得显达。他得志时,周显王十分害怕,亲自前来迎接他;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引发苏秦对人生的感叹并将钱财散给了亲友。
D.苏秦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同僚因不满苏秦受到齐王的宠信,而派人去行刺他。临死时,苏秦向齐王献计以捕获刺杀自己的凶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2)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