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明 |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
C.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办丧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部属于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该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 )
①不违农时 ②谷不可胜食也 ③数罟不入洿池
④鱼鳖不可胜食也 ⑤斧斤以时入山林 ⑥材木不可胜用也
【小题3】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孟子提出要发展生产需要按农时耕种,不滥捕鱼鳖、不滥伐山林,这样就会粮食有余、鱼鳖有余、材木有余。 |
B.第②段中孟子提出养民的三种措施:鼓励种桑、鼓励饲养、按时耕种,采取这些措施后就会有衣穿、有肉吃、有饭吃。这三种措施与第①段中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更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
C.“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殍”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说明统治者并没有“尽心”。 |
D.孟子认为,统治者把老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杀了人归罪于军队一样,非常荒唐。最后,孟子劝勉梁惠王抛弃暴政,施行仁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