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小题1】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闻也固先乎吾   不足为外人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人生而知之者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受业解惑也   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2】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   朝济而夕设版
B.则群聚笑之   顺风
C.句读不知   师道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   其闻道固先乎吾
【小题3】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D.①②③⑤⑥⑧
【小题4】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5】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之   ②土当年万户侯   ③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假舟辑者,非能也    ⑥是故益圣,愚益愚    ⑦学而大遗   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小题6】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也 道:说、谈论。
B.苦伤其今而后悔其     始:当初的行为。
C.世俗之 称:称道、称赞。
D.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颜色:色彩、颜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判断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吾子:你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B.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天赋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藏身
D.为众人师且不敢 众人:很多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B.食埃土,下饮黄泉
C.环顾其中,未见可D.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蚓无爪牙利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D.愈是得狂名 故为之文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小题5】《劝学》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指出其表达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俱;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鰭;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而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布子卿、唐举是古时著名相术师。相术又称相人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
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桀和纣都是暴君,后来,“桀纣”泛指暴君。
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评判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