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锡余以嘉名:开始 余曰正则兮:名字
B.岂维夫蕙茝: 绳索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正直敢言的样子 及前王之武:脚后跟
D.后悔而有他:逃跑 伤灵修之化:屡次
【小题2】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路幽昧险隘 ③余固知謇謇为患兮
②夫唯捷径窘步 ④夫唯灵修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大量笔墨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意在表达自己承担厚望,有辅君爱民、强国兴国的巨大责任感。
B.诗歌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如以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喻德才兼备的贤臣,以灵修喻国君,使诗人的情感抒发含蓄优美,生动形象。
C.诗人用“三后”、“尧、舜”等明君与“桀、纣”等昏君进行对比,旨在借古劝今,委婉劝告楚王仿效明君任用贤臣,远离奸佞,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D.诗歌以六、七言为主,句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大量的“兮”字,使全诗的旋律回环往复,具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离骚》,完成下列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 错:缺点、错误
C.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尤兮 离:通“罹”,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兮/伏清白死直兮
B.哀民生多艰/悔相道不察兮
C.屈心抑志兮/夫孰异道相安
D.吾独穷困此时也/延伫吾将反
【小题3】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挑拨。群臣妒忌贤才,投机取巧,毫无原则。这些让屈原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心生死意。
B.屈原通过回顾自己的遭遇,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过于凶恶伤害他人,终会失道寡助。
D.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蕙”“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装饰自己,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精神世界。
E.这两段是屈原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诗人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小题5】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今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小题1】下列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愁予:使我发愁
B.登白薠兮骋望,与佳兮夕张   期:约会
C.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容与:宽容
【小题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达思慕向往之情的诗歌,描述了他们彼此相爱却思而不见的情形。
B.第一节主要写湘水男神焦急地等待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湘水男神幻想与女神相会的情景。
D.第四节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湘水男神终于与女神相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选自《楚辞·渔夫》)
(乙)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注释)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suān)”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④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音阶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故深思高举 深思:忧思深沉
B.受物之汶汶者乎 汶汶:玷辱
C.不因媒而   亲:亲疏
D.友之,复言于王 谢:致歉,道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淈泥而扬其波    以通狂惑
B.安能以身察察    仰观宇宙
C.今子之言我王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襄王好乐爱赋   抟扶摇羊角上者九万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甲)“何不淈其泥扬其波、餔其糟歠其醨”,渔父以此委婉地劝屈原不要自鸣清高,脱离世俗,而要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作一个知天达命的明哲。
B.选文(甲)在折节保身和舍生取义的鲜明对立中,屈原以其坚定的抉择,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C.选文(乙)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辞,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景差不得不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
D.选文(乙)当楚襄王劝宋玉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