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锡余以嘉名:开始 余曰正则兮:名字
B.岂维夫蕙茝: 绳索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正直敢言的样子 及前王之武:脚后跟
D.后悔而有他:逃跑 伤灵修之化:屡次
【小题2】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路幽昧险隘 ③余固知謇謇为患兮
②夫唯捷径窘步 ④夫唯灵修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大量笔墨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意在表达自己承担厚望,有辅君爱民、强国兴国的巨大责任感。
B.诗歌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如以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喻德才兼备的贤臣,以灵修喻国君,使诗人的情感抒发含蓄优美,生动形象。
C.诗人用“三后”、“尧、舜”等明君与“桀、纣”等昏君进行对比,旨在借古劝今,委婉劝告楚王仿效明君任用贤臣,远离奸佞,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D.诗歌以六、七言为主,句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大量的“兮”字,使全诗的旋律回环往复,具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诗歌材料甲、乙,完成下列小题
(甲)《国殇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②,魂魄毅兮为鬼雄!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乙)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选自《点金训练·精讲巧练》)
注:①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②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
【小题1】对两首诗歌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
A.两首诗都运用 “赋”这一表达技巧,直言其事。甲诗描绘的是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士兵群像,乙诗描绘的是一个因战乱而失去家人的老兵形象。
B.甲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奋勇争先的气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
C.乙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D.甲诗“首身离兮心不惩”与《离骚》“岂余心之可惩”两句中“惩”字意义相同,都表达了受创而不变的坚定。
E. 乙诗描写老兵回家所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动感十足,一派生机,以乐景写亲人死去、家园衰败的哀情。
【小题2】乙诗是汉魏之际作品,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含蕴简洁,寄慨尤深。请结合全诗简析结尾句“泪落沾我衣”中“泪”字包含哪些丰富深沉的感情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