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也 道:说、谈论。
B.苦伤其今而后悔其     始:当初的行为。
C.世俗之 称:称道、称赞。
D.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颜色:色彩、颜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判断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5 02:0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俱;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鰭;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而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布子卿、唐举是古时著名相术师。相术又称相人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
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桀和纣都是暴君,后来,“桀纣”泛指暴君。
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评判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
C. 知明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成渊,蛟龙生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