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小题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佚之   吊:吊丧
B.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小题2】比较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而莫之夭阏者
D.何以伐为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人体秉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C.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佚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8 03:0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
B.《齐谐》者, 怪者也
C.奚以之九万里而
D.风之也不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鹏徙于南冥也     水积也不厚
B.且夫水之积不厚   其负大翼无力
C.海运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
D.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舟大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水

(战国)庄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并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庄子名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仰望的样子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学识很高
C.自以形于天地   靠近,接近
D.方乎见少   思忖
【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黄河、河伯,续写北海、海若,两相对照,展示出两种境界和认识水平。
B.“欣然自喜”、“旋其面目”、“向若而叹”等描述,表明庄子对河伯的批判否定。
C.“河伯”与“北海若”的形象含有“作者自况”和“学说思想阐释者”的影子。
D.本文用寓言故事说理,寓抽象的道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小题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
【小题5】北海若说:“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分析北海若“语大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