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选自《荀子·天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茂盛。
B.天不为人之恶冬而辍冬 辍:中途停止、废止。
C.礼仪之不愆兮     愆:犯过错或罪过。
D.何恤人之言兮     恤:体恤。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禹以治,桀以乱 ②是以日进也
B.①是禹、桀之所同也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C.①繁启、蕃长于春夏    ②生于今而志乎古
D.①而小人计其功 ②故君子敬其在己者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B.小人错其在己者
C.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D.君子敬其在己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2)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4 11: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① 声非加疾也 ②假舆马者
③ 今之众人   ④而耻学于师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参透
B.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借助,利用
C.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不需要
②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輮为轮     作师说贻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已  其闻道也亦先
C.蚓无爪牙利 句读不知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4】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