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
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麴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
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节选自《列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荒于酒也    荒:恐慌
B.子产日夜以为戚  戚:忧愁
C.俟易及之死 俟:等待
D.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忙:通“茫”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郑国以治 夫夷以近
B.而家则乱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因间以谒其兄弟 蒙故业,因遗策
D.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    臣死且不避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之室也聚酒千钟
公孙朝的家里聚集了千钟美酒
B.将奚方以救二子
你有什么办法来挽救我这两个兄弟呢
C.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那么早上悔悟了晚上就会吃上俸禄
D.我又欲与若别之
我们又想和你别离了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文成,则名位至矣。
(2) 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诸侯国畏惧郑国是因为郑国得到子产强有力的治理。
B.听从邓析的建议,子产晓之以理劝说兄弟二人改邪归正。
C.兄弟二人对子产的劝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会我行我素。
D.经过一番争论,兄弟二人所讲述的道理让子产心服口服。
【小题6】本文讲述了子产兄弟极尽享乐的事实,但邓析反而称赞他们是真人。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2 03:0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选项对于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B.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C.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自此以往,施及州阁。”向氏大喜,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踰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盜禽兽,水盗鱼鳖,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列子·天瑞》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三年大(  )(2)其为盗之言(   )
(3)若为盗若何(  )(4)非盗也(  )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自宋齐请其术/吾盗天地时利   ②赃获罪/生吾禾
A.①用法相同②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都不同
C.①②用法都相同D.①用法不相同②用法相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小题4】“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一句中的“此”,在文中是指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5】“国氏”与“向氏”对“盗”的不同认识,其根本的区别在于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