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鹄:箭靶的中心)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权衡:枢要,关键),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1)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5 08:4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慎人

①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人也。

②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

③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根据文意,题目“慎人”的含义是 __________ 。
【小题2】对“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里奚的谋略不能和对方相抵,做事情却必定成功,这不能说明他是贤德的人。
B.百里奚出阴谋诡计不恰当,做事情却必然获得功劳,这不能说明他是有贤德的人。
C.百里奚出谋划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
D.百里奚的谋略不能和对方相抵,做事情却必然获得功劳,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
【小题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省略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⑴所以见尽有之也。
⑵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⑶时使然也。
⑷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
A.⑴⑷⑶⑵B.⑷⑵⑴⑶
C.⑶⑵⑴⑷D.⑵⑴⑷⑶
【小题4】公孙枝认为缪公不会“为天下笑”的理由是 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简析本文举例论证的特点。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杀之。子,人之所私也。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ūn),均为人名。
【小题1】(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谁可而为之     君知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B.午非子子邪     今者有小人言(《鸿门宴》)
C.而杀之 后无问津者
D.伤人刑 同予何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旌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弛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

赵襄子攻翟,胜佐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涨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弛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B.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弛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C.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弛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D.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弛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书》,在文中指由庸代令狐德棻主编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所建周朝的史实,隶属中国正史《二十四史》。
B.黄帝,号轩辕氏,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C.桑林,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后来祭祀所用的乐舞,也称为桑林。《庄子·养生主》曾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D.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建筑物,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配祀祖宗。现在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就是古代明堂式建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贤明的君主在实力越强大时就越恐惧,就算在国家安定、顺利的时候,也会像靠近深渊、脚踩薄冰一样心惊胆战。
B.武王虽然打败了商朝,但依然害怕,不敢进入殷都,所以才会封赏尧舜等贤君的后人,紧接着又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
C.武王夺取天下后,给鼓旗甲兵都涂上牲血,收藏到府库里,再也不使用,还在华山、桃林等处繁殖牛马,致力于发展农业。
D.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举起门闩和墨子折服公输般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国家要想取得胜利进而维持胜利,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
(2)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