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二)
《孔子家语》说:“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朱熹《四书集注》说:“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皇侃《论语义疏》云:“子路性刚,其鼓瑟亦有壮气。孔子知其必不得寿终,故每抑之。”
【小题1】有一成语源于材料(一),这个成语是:
【小题2】孔子好乐,为什么偏偏不喜欢子路鼓的瑟?结合材料(二)中前人的解读,分析概括其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23 02:3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 任 有 言 曰 陈 力 就 列 不 能 者 止 危 而 不 持 而 不 扶 则 将 焉 用 彼 相 矣 且 尔 言 过 矣 虎 兕 出 于 柙 龟 玉 毁 于 椟 中 是 谁 之 过 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②费: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今山东费县。
【小题1】用“/”给文中划线的语段断句
【小题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
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吾一日长乎尔
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门虽设而常关
【小题4】对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既来之,则安之”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B.既然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C.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D.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应该安下心来。
【小题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请你谈谈对孔子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然推琴,喟然叹曰:“由与赐小人!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糁:野菜羹里掺的米粒。 ②逐于鲁……穷于陈、蔡:这几句概述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到的各种困辱,其中包括在宋国被追杀。

(二)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域:境界。   ②时:良时,好时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予矣 备:通“惫”,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B.盖君子之无所也若此乎    丑:羞耻
C.孔子然推琴 憱:高兴
D.今丘也仁义之道  拘:这里是“固守”的意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所也,何穷之谓——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穷呢
B.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来
C.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君子立身行事,希望一定要使自身通达
D.志达而不犯于义——只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才能不被正义的人讨伐
【小题3】下列对文段(一)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贡和子路认为,迫害夫子的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夫子不应成天歌舞不绝。
B.颜回觉得子贡和子路私下里对夫子的评价很不礼貌,因此到屋里向夫子汇报情况。
C.孔子用霜雪之后松柏依旧茂盛来打比方,意在说明面对挫折也应保持高尚的品德。
D.孔子提及桓公、文公、越王都有过逆境,说明“陈、蔡之厄”也未必是不幸之事。
【小题4】材料一中的“穷”与材料二中的“贫贱”含义有不同,但都属于“困境”。这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