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3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1)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分)
(2)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7 04:0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训练

君子不欺

《公羊传》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熟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师而去之。

(选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简注)

①庄王围宋:“庄王”,指楚庄王。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94年。②司马子反乘堙(yīn):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堙,为登城而堆起的小土山。③华元:宋国大夫,前后在宋国执政约四十年。 ④析骸而炊:劈开死人骨头烧火。析,拆开、劈开。 ⑤围者柑(qián)马而秣(mò)之,使肥者应(yìng)客:这两句是指宋国在楚使者面前有意掩盖缺粮真相。围者,指被围的人。柑,让马口衔木,使不得食。秣,喂牲口。应客,接待宾客。⑥是何子之情也:这句大意是“您怎敢这样把实情都告诉我呢”。⑦可以楚而无乎:即“以楚而无可乎”。以,凭。

(阅读指要)

虽说“春秋无义战”,但当时人们还是颇讲究君子风度的。华元与子反作为战场上的敌手,在特殊的情形下猝然相见,竟然毫不隐瞒本方虚实,互亮底牌,表现出君子之间的惺惺相惜。也许华元的泄密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故意的手段,赌的就是对方的君子风度和恻隐之心;而子反也不甘为对手所轻,同样以军中实情相告,并最终改变了楚庄王的灭宋计划。子反的这种置外交风度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在道德方面的价值取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使司马子反堙(________) (2)子之国何如(________)
(3)子而食之(________)     (4)师而去之(________)
【小题2】选出“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围者柑马而秣
B.吾见子君子也
C.吾使子往视
D.是以告
【小题3】选出下列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惫
B.吾孰与处于此
C.子曷为告之
D.吾亦从子而归尔
【小题4】司马子反把楚军实情告诉对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2)子去我而归,吾孰于处于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乏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哩其 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巳焉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匪我期,子无良媒   愆: 改变
B. 子先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
C. 静思之,躬自悼矣   言:说话
D. 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通“畔”,边岸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氓》以一个女子之口吻,率真地述说其遭遇情变的经历和深切体验,塑造了一个痴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B. “于嗟女兮^不可说也”是女主人公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更是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愤怒控诉。
C. 《氓》三写琪水,三处均是比兴手法,所写淇水有实有虚,是女子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恋生活的见证。
D. 氓在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态度迥异, 对比鲜明,突出了氓寡情易变、虚伪丑恶的本质。
A.《氓》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按时间顺序叙事,以赋为主,兼用比兴,抒情色彩浓重。
【小题3】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