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静女》,完成下列题目。
【小题1】下列对于《静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基调欢快而且富有情趣,生动传神地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小题2】《静女》一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这一举动表现了哪些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9 09:0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汾沮洳
《诗经·国风·魏风》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汾:汾水。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至河津县西南流入黄河。沮洳:音句入,水边低湿的地方。莫:音木,羊蹄菜。公路: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公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藚:音序,泽泻草。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小题1】这是诗一般被理解为是一首女子赞美情人的诗,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体现出了男子的翩翩风度。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开头使用赋比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女子劳作的时间和空间变换。
B.女子不仅因勤劳男子的良好形象赞叹,更重要的是他和那些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
C.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虽然三章字句变化无多,但其诗意却层层递进。
D.全诗没有正面描写女子所思之人,但其形象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显得栩栩如生。
【小题3】《毛传》评这首诗是:“刺俭(讽刺节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认为采菜男子应该也是位贵族青年。贵族哪里要自己亲自动手去采菜,为了节俭却失了身份。朱熹说:“刺俭不中礼之诗。言若此人者、美则美矣。然其俭啬褊急之态、殊不似贵人也。”赞扬了贵族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如此好青年。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⒁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小题2】《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