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
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具体描述了自己从师向学的过程后,用_________________句做了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7-09-08 08:0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毋吾B.何乎?C. 乎大国之间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瑟希B.章甫C.乎舞雩D.可使
【小题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小题4】翻译语句。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小题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2】(小题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小题3】(小题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 焉。佗邑难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自:“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 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小题1】对女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C.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 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先王”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已逝的前代君主,也可以指上古贤明君王,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C.文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可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D.古人用干支纪日、纪月、纪年,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文中的“辛丑”是用干支纪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姜氏因为生郑庄公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段夺权。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共叔段建设城区不按法度,“既而……命西鄙、北鄙 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是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
C.郑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对姜氏和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发誓后又和母亲“隧而相见”,入隧而赋,这又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
D.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正面描写,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则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侧面表现,文字是十分简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