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使人楚买生鹿  载粟而
B. 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自得而求谷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生鹿藏钱五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小题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________    ②管子________   ③衡山之君_________
【小题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02:10: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乏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哩其 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巳焉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匪我期,子无良媒   愆: 改变
B. 子先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
C. 静思之,躬自悼矣   言:说话
D. 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通“畔”,边岸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氓》以一个女子之口吻,率真地述说其遭遇情变的经历和深切体验,塑造了一个痴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B. “于嗟女兮^不可说也”是女主人公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更是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愤怒控诉。
C. 《氓》三写琪水,三处均是比兴手法,所写淇水有实有虚,是女子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恋生活的见证。
D. 氓在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态度迥异, 对比鲜明,突出了氓寡情易变、虚伪丑恶的本质。
A.《氓》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按时间顺序叙事,以赋为主,兼用比兴,抒情色彩浓重。
【小题3】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同类题5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蓁(zhēn)蓁:茂盛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其中“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第二章则是写婚后的美好生活。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祝福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D.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来象征新娘嫁妆之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E.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