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A.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
B.孔子不但要弟子用言语讨伐冉有,也抨击了西周的统治是“苛政猛于虎”。 |
C.有若建议哀公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
D.有若的主张,是儒家以民为本,富民思想的体现,要藏富于民,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