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季路的“志”。
【小题2】简要分析孔子与颜渊、季路“志”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7 12:3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大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近由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三)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褅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乾候。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

(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徽》》

(注)①金距:金属尖爪②褅:dì,古代祭名。③二人: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诸候六佾,大夫四佾。鲁本诸候,礼当用六佾,今只能用二佾,其余四佾为季氏占有。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将焉用彼矣 相:大夫的家臣,属官
B.是以为君子之所   疾:痛恨,憎恶
C.遂起以往 甲:士兵
D.公怒不   审:仔细考察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颛臾 则移其民河东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   固近于费
C.今由求也,相夫子 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季氏舞道,无上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既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现实形势作出了精辟阐述,破中有立,驳斥有理有据,立论坚实可靠。
B.语段(二)“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中的第一个“惧”的是祸起萧墙;第二个“惧”的是阴谋暴露。
C.语段(三)季氏和郈氏因玩斗鸡引起冲突,鲁昭公听信了郈昭伯对季氏的中伤后派人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结果被季、仲、叔三家联合打得大败。
D.孔子认为“均”就能实现“无贫”,这里的“均”的含义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