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 斯:这。 |
B.赤也惑,敢问 敢:敢于。 |
C.陈文子有马十乘 乘:车马。 |
D.犹吾大夫崔子也 犹:像。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B.三已之,无愠色 |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
D.赤也惑,敢问 |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
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 |
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 |
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