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经•采薇》最后一章,完成下列小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几句诗看似一幅风景画,其实其中涵蕴的是千丝万缕、荡气回肠的军人情怀,写得缠绵恻隐,而又深邃飘忽。
B.前四句从从军时的情意缠绵,依依惜别,写到凯旋时的心情沉重、涕泪交加,触景生情,而又情真意切。
C.后四句的意思是说行走在道路上内心犹豫彷徨,不敢又不愿归家,又渴又饥。主人公的心中是多么悲痛,但却没有人了解他内心的哀思!
D.这几句诗含蓄柔婉中表达了刚烈的民族气节和粗犷的边境生活,让人在感慨边境将士的悲苦境遇之时,更添一种柔情。
E. 这几句诗借用景物的冬春变化,含蓄地表达了人生亦如四季的变化无常,同时透露出诗中主人公对未来生活起伏变化的预测和设想。
【小题2】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17 11:3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
B.土事不,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君而处身 宗: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