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日:“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日:“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鸽在也。太史公曰:淳于覺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亦伟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禳田:耕种时设察,祈求丰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B.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C.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D.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即对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国国君的统称,后多用来比喻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地方官。
B.威王八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的方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等。
C.驷,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四匹马拉的车,在古代也叫做“乘”
D.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史官官职名称,也是在《史记》中对司马迁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出身低下,但能力不凡。他是入赘齐国的女婿,但却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
B.淳于髡有勇有谋,敢于进谏。齐威王不理国政,国家内忧外患却无人敢进言劝谏。淳于髡挺身而出,进谏威王,成功劝说齐威王,一鸣惊人。
C.淳于髡风趣幽默,善用隐语。楚国加兵于齐,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求救。淳于髡通过故事,让齐威王增加了礼物,成功借兵,打败楚国。
D.淳于髡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他曾奉命向楚国献鹄,途中鸿鹄飞走,淳于髡编造套说辞,楚王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了他更多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30 03:5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B.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C.哙拜(道歉)D.沛公起厕(往)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lǔ)B.臣与将军力而攻秦(lù)
C.沛公之参樊哙者也(chéng)D.范增目项王(shuó)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谢罪B.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多次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不寻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
B.私见张良,具告事 具沛公言报项王
C.良曰:“长臣”。 因击沛公
D.君与项伯有故  沛公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又替刘邦出谋划策,是刘邦阵营的智者。
B.项伯因为私交救张良,但他重义气,少谋略,最终被刘邦拉拢。
C.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处变不惊,以谦恭的姿态拉拢项伯。
D.选文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个性,使人物性格鲜明。
【小题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 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  坐:因为
D.武安者,貌,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其已大将军后 将军必太尉
B.武安侯王太后故 非痛折节礼屈之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蚡骄横的一组是
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 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④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⑤治宅甲诸第    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A.②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   宗:尊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长臣//得复见将军
B.公为我献//愿项伯具言臣不敢背德也
C.击沛公于坐,杀之//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D.谁大王为此计者//何辞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籍吏民B.秦地可尽王矣C.常以身翼蔽沛公D.范增数目项王
【小题4】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C.为之奈何D.客何为者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