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①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②,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③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绐(dài):欺骗。②刈(yì):砍倒(敌方)旗子。③辟易: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④舣(yǐ)船:停泊船只,使船靠岸。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B.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C.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D.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
B.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项羽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充分表现出多愁善感的性格。“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
C.项羽认为“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灭亡就在面前,他不客观查找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可见其性格的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
D.为了表现项羽的性格特点,作者从多角度进行刻画,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表现;既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更集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 |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