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役:服役。②埘(shí):在墙上凿涓修成的鸡窝。③佸(huó):相会。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到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昵?
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 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小题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景物描写在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7 06:4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

(明)徐宏祖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

十四日,天忽晴朗,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堪比肩 比肩:相当
B.此已隔二谷 去:离开
C.不能飞 陟:登高
D.柔不杖 中:合,符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强清隐徒为导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惟东峰昂独上    奚以知其
C.余二奴,东越二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D.皆从刀剑隙中攀援上 弃甲曳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描绘了寻找山顶雁湖途中狰狞的山石、险峻的悬崖、危急的形势,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B.第二节写作者攀上高巅的经历及所见的美景,其中描写云海奇观部分,境界开阔奇幻,景色瑰丽壮美,抒发了作者明朗廓大的胸襟。
C.作者为证实《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显现了作者寻找山顶雁湖时的心理:开头的自信、坚定到途中的疑虑、求生乃至最后的扫兴,文脉清晰。
D.作者融写景于叙事,笔下处处体现了山水的险恶、旅途的艰辛和作者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令人如亲历其境,为之担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 越 一 尖 路 已 绝 再 越 一 尖 而 所 登 顶 已 在 天 半 自 念 《志》 云
宕 在 山 顶 龙 湫 之 水 即 自 宕 来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2)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春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刘邦的庙号为高祖。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济世善学能谋,才智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后来虽遭蒋溥指斥,却深得乾隆喜爱;他微服私访调查不法官吏,很有智谋。
B.谢济世尽职尽责,刚正守己。他被选任御史不久就履行弹劾的职责,这期间遭到雍正皇帝的反对,被削夺官职,甚至被交给大学士和九卿审讯,但他坚持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事亲以孝。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打击奷邪;他为了能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年迈的母亲,降职也在所不惜。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他曾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虽然在失官后均重新被起用,但终没能任职到规定退休时间。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