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①。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绡裙:一种薄裙。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才是解诗关键。
B.第二句中的“紫绡裙”一语,夸张地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繁密之态。
C.丝雨香花令人心醉,主客两人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竟无暇学术讨论。
D.全诗以描写记叙为主,颇富画面形象感,语言通俗易懂,却也蕴含着深意。
【小题2】本诗中的“访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10 05:24: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牌上的把手。②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记功,故称功级。汉代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是倒装句,按正常句序,应为“记当日金甲雕戈,初立辕门”,倒装突出了“金甲雕戈”的雄姿。
B.“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显示出当时军事的紧急和词人的才气纵横。
C.“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
D.“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作者借《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
E. 这首词上下片均从正面着笔,上片写过去,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风格掩抑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小题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反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C.“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
E. 结尾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清新优雅的气氛。
【小题3】【小题4】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