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拢,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嗣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于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於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已卒,遂命嗣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于天下。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B.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C.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D.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我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骘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阕”有“止息终了”的意思。“服阕”是指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B.畿指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方。
C.学政官名。清代国子监置学政,掌管执行学规、考校训导等事务。
D.祠,又称祠堂、祠庙,是旧时供奉祭祀祖宗或有功德的先贤的建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铜尧体恤民情注重兴利除弊。任柏乡县知县时,他兴修水利减少碎银融化重铸银锭时的折耗税,禁止差役扰民,反对开浚旱涝不定的滏阳河。
B.邵嗣尧刚正不阿,一直执法严明。他依法惩治打人的旗兵和杀人的强盗;遭毁谤复出,再任御史时权要都忌惮他,所辖州县风气肃然,人们奉公守法。
C.邵嗣尧廉洁奉公,从不徇私谋利。他会试的主试官的家人犯了法,他严加惩处毫不宽恕杜绝贿赂;去世后清贫得连丧葬费用都靠同僚筹集。
D.邵嗣尧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剥夺官职后人民为他申诉;受康熙帝赏识担任江南学政,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后,士人百姓仍怀念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2)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2 11: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庄记

郑燮

(1)广陵城东二里许,有梅庄,敬斋先生之业也。先生性嗜梅,其家所植亦伙矣,又构别墅于郊外,老梅数十亩矣,曰“梅庄”,盖其嗜也.

(2)梅之古者百余年,其次七八十年,其次二三十年,虬枝铁干,蠖屈龙盘。先生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根之拔者,筑土以培之;枝之远者,梁木以荷之。梅亦发奋自喜,峥嵘硕茂,以慰主人之意.又尝伐他树枝以相撑柱。其柯得气而活,交枝接叶,与梅相抱,若连理焉,岂非气至而神,神之而化乎?

(3)春明花放,主人载诗筒,陈酒基,列茶具。或一人独往,以领其神;或与客偕来,以广其趣。歌诗赠答卜篇章重叠,酒盏纷纭。

(4)至于霜凄月冷一冰魂雪魄,淡烟浮绕与于内外,主人徘徊其下,漏口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

(5)逮夫朝日将出,红霞丽天,与梅相映影射,若含笑,若微醉。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主人与梅,是一是二,谁能辨之?

(6)更有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主人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此岂有所勉张矫饰哉!

(7)其性之所嗜,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其他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为梅之挚,交。檀梅放腊,为梅之先驰;辛夷涨天,绣球扑地,为梅之后劲。桃李丁杏,江篱木芍;山榴桂菊,不可胜记,皆梅之附庸小国也!

(8)一亭一池,_楼一阁,人意表之旨趣焉。一台一榭,一廊一柱,一栏一槛,一花一木,皆主人经营部署,出人意表之旨趣焉。

【小题1】以“梅庄”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有关本文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段用一连串动词具体描写先生的护梅行为,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对梅的“亲切”。
B.在天气晴朗,梅花开放时,先生常常在梅庄饮酒、喝茶、赋诗,尽情享受自在、雅致的生活。
C.作者对先生在“霜凄月冷”和“风号雨溢”时“不忍就卧”、“挑灯达旦”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觉得有点夸张、做作。
D.先生用其他树枝支撑梅树,那些树枝得了梅树之气竟然成活了,且与梅树枝叶相连,太神奇了。
【小题3】画线句“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末写到“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以及桃李、桂菊等不可胜记的其它花卉,其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本文中的敬斋先生种植、护养的梅树.“峥嵘硕茂”,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两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黄诗第一句诗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写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反衬诗人内心漂泊之感、命途之悲。
B.黄诗第二句诗中“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看似很不协调,但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里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后两句诗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由于远离家乡所表现出的孤独。
D.陈诗第一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诗人出行之早;通过诗人感到“晓寒”写出其出行之久。
E. 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早行中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