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争霸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更立沛公为汉王,都南郑。四月,兵罢(戏下)。彼时汉王军霸上,兵十万。诸侯各就国,汉王亦之国,而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汉王从张良计,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汉王从之。
汉四年,项羽解而东归,汉王复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张良为之计:“韩信、彭越未有封地,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五年,高祖会诸侯兵共击楚军,淮阴侯信亦助之,与项羽决胜垓下。信尝以兵数万东下井陉击赵,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喋血阏与,其锋不可当。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二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当是时,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侯信将三十万自当之。信部将孔藂、陈贺分居左右。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陈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羽直夜溃围,骑将灌婴追杀之东城,斩首八万,楚地略定。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大王不尊号,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乃即皇帝位。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问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列侯诸将皆言其情,无敢隐朕。”群臣所对不合高祖意。高祖曰:“运筹决胜,吾不如子房;振国安民,吾不如萧何;战胜攻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言讫,复曰:“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后高祖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令儿皆和习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两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
B.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两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
C.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两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
D.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两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标方括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下,同“麾下”,可称将帅本人,也可称将帅的部下。
B.古代称官职调动为“迁”,“迁”在文中指刘邦升任南郑。
C.阙,读如确,古代曲辞单位名称,一曲演奏终了为一阙。
D.筑,古代击弦乐器,形状像筝,颈细肩圆,用竹尺击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居霸上时有兵十万,如今项王只派区区三万人随从项王,说明项王已夺取汉王之兵。
B.汉王前往封地时烧毁栈道,告诉项羽自己没有野心。项王也因此没有了向东戒防的打算。
C.楚汉争霸中,刘邦从善如流,对张良、韩信等言听计从,最终也使他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D.项王自起兵后未尝败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在垓下却被韩信“先合”“复趁”,最终大败。
【小题4】把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陈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2)运筹决胜,吾不如子房;振国安民,吾不如萧何;战胜攻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小题5】补写文中加横线的空缺部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9 11:2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1】与 “因击沛公于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因人之力而敝之
C.不如因善遇之D.因循守旧
【小题2】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B.籍吏民,封府库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小题3】下列指定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卮酒安足辞
B.(举)愿举国为内臣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且)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D.(仆)卫士仆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表判断)
C.哙拜谢(道歉),起,立而饮之
D.军中无以为乐,请(请让我)以剑舞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 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节选自«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C.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刁斗:铜制的小军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用来打更警卫。
B.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了。
C.数奇:命运不好。数,命运;奇,单数。古代占卜以得偶为吉,奇为不吉。
D.传:汉朝人称儒家经典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文中的“传”指«左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治兵简便易行。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B.李广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C.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被胡骑活捉后,先是装死,后又寻找时机夺胡儿马,取其弓,后遇到他的残部,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D.李广勇于承担过错。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

③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B.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 ”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撰写
B.谦让未也    遑:闲暇
C.冯敬之属尽之 害:损害,伤害
D.为赋以屈原  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的称谓不尽相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B.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C.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D.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