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又李西涯作诗三卷,次第咏古,自谓乐府。此文既不谐于金石,则非乐也;又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也;又不咏时事,如汉人歌谣及杜陵新题乐府,直是有韵史论,自可题曰史赞,或曰咏史诗,则可矣,不应曰乐府也。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故孟子曰:“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节选自冯班《钝吟杂录》)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杜陵新题乐府”中杜陵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和《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乐府”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0 06:1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虚白上人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相属:相连接
B.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 胜:美景
C.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   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
D.一以风乎人  风:风俗、风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往云岩诸峰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虚白形癯而神清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C.间出所为诗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议于庐者欢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唯恐招待不周。
B.作者在第三段通过描写居室环境的简陋凸显出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C.作者在第四段采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当时士大夫和僧人风气日坏。
D.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为了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乎己”,针砭时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⑵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
【小题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①,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②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宁庶人者,浮为慕先生,贻书及金币聘焉。使者及门,而先生辞病,卧不起,于金币无所受,亦无所报。人或谓:“王,今天下长者。朱邸,虚其左而待,若不能效枚叔、长卿曳裾乐耶?”先生笑而不答。亡何,宁竟以反败。于是尚书李公荐先生于朝,吏部试而贤之,特为请超授翰林待诏。先生为待诏,可二年,修国史,侍经筵。岁时上尊饩币,所以慰赐甚厚。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寝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至三上疏,得致仕。
先生归,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诸造请户外屦常满,然先生所与从请,独书生、故人子属、为姻党而窘者,虽强之,竟日不倦。其他即郡国守相连车骑,富商贾人珍宝填溢于里门外,不能博先生一赫蹏③。而先生所最慎者藩邸,其所绝不肯还往者中贵人,曰:“此国家法也。” 前是,周王以古鼎古镜,徽王以金宝缻、他珍货直数百镒贽,使者曰:“王无所求于先生,慕先生耳。盍为一启封?”先生逊谢曰:“王赐也,启之而后辞,不恭。”竟弗启。
注:①沮洳(jù rù):低湿。②堪舆:风水。③赫蹏(tí):原指西汉末年流行的一种小幅薄纸,这里比喻片纸只字。
【小题1】(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先生辞病,卧不起 急忙
B.以文庄郎中昶   赠送
C.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   以财物助人办理丧事
D.门不复与世事   堵塞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除:旧时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
B.同年:科举时代指同年考中的或是同年龄的人。
C.当第:指应当能考中科举。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功名。“及第”指科举考中,“落第”“不第”指科举没考中。
D.超授:旧时指升迁,亦指越级授官。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寝不报。
(2)王无所求于先生,慕先生耳。盍为一启封?
【小题4】(小题4)根据第二、三段内容,概括文徵明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