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有《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此诗是他贬谪黄州期间,因读石曼卿《红梅》一诗有感而作。
【小题1】下列选项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拟人手法写红梅迟开的原因,“怕愁贪睡”,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不合时宜。
B.颔联“故作”二字没有丝毫贬义,红梅如此是为和谐入俗,但仍然保持了细瘦劲挺的姿态。
C.颈联“未肯”二字写出梅的孤傲,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
D.尾联苏轼批评石曼卿《红梅》诗仅作外形描写,而不能像自己一样写出神韵且只表现神韵。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3 11:2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漂浮。
B.举酒客     属:嘱咐。
C.飘飘乎如世独立 遗:遗弃。
D.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小题2】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东山之上 寄蜉蝣天地
B.诵明月诗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浩浩如冯虚御风     郁苍苍
D.侣鱼虾友麋鹿 抱明月长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作者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积极进取的一面。
D.选文意象连贯,结构严谨。由“乐甚”向“愀然”过渡自然,由景入情。形式上,既有赋的整齐,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有参差疏落之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_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丛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C.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环堵:环绕,缠住。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己显闻。 显闻:显达闻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乡里,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按照匠人营国制度,居住区可分为国宅和闾里。
B.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帽子。
C.公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爵位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河北,省名。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意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少年时一身侠气。他仰慕西汉著名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乡里的游侠都尊奉他。
B.方山子有壮志难酬之苦。他壮年的时候想通过读书来驰名当代,但他看清了世道凶险,于是就萌生了隐居的想法。
C.方山子晚年时安贫乐道。他在晚年的时候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草房,吃素食,悠游自得。
D.方山子有异人之处。他出身功勋之家却没有置身官场,家境殷实却放弃荣华富贵,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里。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  “呜呼!此吾故人陈悖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