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个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③
静滩声转,白马江
④
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以欢娱双亲。③黄牛峡:位于今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诗一发端即显露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B.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着眼于整个时代。
C.“万事非”三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思想和惜别之情。
D.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诗歌题意。
E.七、八两句既有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6 05:1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里什么景物?表现出春天怎样的景象?
【小题2】这首诗后两句用了什么的艺术手法?请分析。
同类题2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两题。
春夜喜雨 春 雨
杜 甫 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题1】杜甫,字
,唐代诗人。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他的诗被人称为
。
【小题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思其反。(《氓》)
(2)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自用则小。(《尚书》)
(6)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贪而无怨难,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小题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展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①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②
静滩声转,白马江
③
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②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③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是人寓居于此。
【小题1】简要分析颈联的艺术技巧。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