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闻之,大喜。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笑武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前为曰 表示感谢
B.至陛下   殿前的台阶下面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
D.荆轲笑武阳 回头
【小题2】结合加点的文字提示,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
A.群臣
B.(荆轲)踞以骂曰
C.秦王闻之,……乃朝服
D.荆轲顾笑武阳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  布衣权至使将军
B.是时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辱解
C.使毕使前     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D.朝服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
【小题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右手持匕首揕之
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A.①右手拿匕首刺秦王。
②(事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完全不像原来的估计。
B.①右手拿着匕首向秦王的胸口刺去。
②(事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C.①右手拿着匕首向秦王的胸口刺去。
②(事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完全不像原来的估计。
D.①右手拿匕首刺秦王。
【小题5】将下列6句话编为4组,都反衬出荆轲性格特点的—组是( )
①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群臣惊愕,卒起。
⑥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④③
D.②③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6 11:3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管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B.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C.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D.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小题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维”是指礼、义、廉、耻四种纲纪。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B.屈原与楚国王族的同姓,是因为屈原的先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邑,所以子孙以屈为姓。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三绝唱,无韵之离骚。”
D.汉代以前的史书侧重于议论,记言,至司马迁著《史记》,中国的史书中才出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史记》中人物形象刻画的艺术,不仅前无古人,而且成为后世史书、散文、小说、戏剧塑造人物的典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慎权衡:权,秤秆;衡,秤锤。指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贵轻重:指重视经济的发展
B.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因而信之:信,相信。
C.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肖,不孝顺。
尝与鲍叔贾:贾,(gǔ)经商,做买卖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将要;匡: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楚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皆    亡:逃跑
B.汉易耳  与:结交,亲附。
C.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
D.夺之权  稍:逐渐、渐渐。
【小题2】下列与文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楚挤  失其
B.睢水之不流 请王诳楚为王
C.收家室西 秦王环柱
D.恶食食项王使者    敢烦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贪于财物,喜好享乐。进兵彭城后掠尽货宝;睢水之战中,他逃跑时还要到沛县去将自己家中的金银财宝带上。
B.项羽做事犹豫,优柔寡断。睢水之战中,楚军把汉军层层包围,但项羽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进兵,刘邦最终得以逃脱。
C.项羽刚愎自用,不善智谋。刘邦用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范增因为受到猜忌,十分气愤,便自请免职,最终病死在途中。
D.刘邦长于用人,左右得力。刘邦部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他从成皋逃出,自己伪装成汉王出降,最终被项羽烧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绳子
B.乃以秦王属吏 属:交付、委托
C.沛公又让不受 让:命令
D.沛公然其计  然:认为……对、同意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有气量,做事有分寸。秦王子婴投降,将领们主张杀死他,刘邦认为他已是投降之人,再杀不吉利。
B.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C.刘邦深谋远虑,善笼人心。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严明法纪,拒绝百姓酒食,大获人心,得到拥护。
D.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父武为秦禆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时中车府令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囚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乃遣御史曲宫赐蒙毅死,又上使者之阳周,令蒙括日:“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日:“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日:“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长城亭障,堑山堙谷,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师于外十余年   暴:暴露
B.高雅幸于公子胡亥   雅:向来
C.起临洮属之辽东   属:属于
D.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 绝:阻断
【小题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B.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C.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D.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显位,但最终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
B.秦始皇让蒙毅审判犯罪的赵高,蒙毅不违背法律,判了赵高死罪,因而他被除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权。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胡亥为太子,他就是秦二世,在此即位后遂赐公子扶苏、蒙恬死罪。
D.面对处死自己的命令,蒙恬真实对当权者还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请求复核,后来又将自己归罪为修长城挖断了地脉,这反映了他的愚忠和迷信。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2)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呈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髙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