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小题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小题3】这个故事成为习见的成语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8 05:1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如何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小题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小题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①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極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西私其外,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氏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馬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表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不避大臣,賞善不還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軌,莫如法。厉官威民,遜淫息,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贲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选自《韩非子·有度》

注:①氓:通“泯”灭,尽。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群臣官吏皆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务:从事,致力
B.故得失有法度之制者 审:明白,知道
C.上智捷举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中:合乎
D.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过: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是负薪而救火也 他植者不然。
B.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亡国之廷无人   置杯则胶
D.大臣务相尊,不务尊君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度”意指治理国家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灭亡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说之以厚利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余固笑而不信也
C.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有憎于主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小题6】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给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寓言概括其启示,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