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龟山先生行状
宋·吕本中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赋诗,人咸异之。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
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说眩瞀学者耳目。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问其人,以先生对。京因荐之。
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执政虑其生乱,公言:“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今告中外,乃推平贼和议之功归二人者,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
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陛对,言:“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上然之,除兼侍讲。未几,以老疾求去。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谨。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色,先生实似之。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妄以私智说眩瞀学者耳目   曲:邪僻不正
B.金割地  捐:捐献
C.今告中外 敷:宣告,陈述
D.终身无疾言色     遽:严厉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
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
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
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
(2)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
【小题4】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2 04:1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 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春季结束的时候开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揉碎槐影,令渎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B.“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C.“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D.“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小题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医潘况秀才序

宋刘攽

始,潘君以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于是,有知潘君者曰:“潘君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潘君视隐如显,视远如迩。色喻于目,脉喻于指,声喻于耳,三者并用,药至病去,所谓国能也!”

他日往,疾病之至者益多,日数十百人。则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守学固而处心平,不以人之向己而喜,不以人之去己而沮,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所谓有道者也!”

他日又往,则疾病之至者无算,举京师之人将迁焉。则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呜呼!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贤不肖袭情。若潘君者,自始及终,三誉益隆,人之从之者,百倍初。岂非真贤也哉!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设危辞诡说,以恐喝富贵之人,捩其手足而之财,得金玉钱帛,满意盈欲,乃欲从事。益投毒药,与病相违,使其不自聊赖,然后徐徐解治,幸而不死者有矣,则固以为己功,而妄仞其名,厚求拜谢,以复其劳。若其不活,则其得金帛固多,恬然持去,不自愧耻,视贫贱无势者,则傲然不顾。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昔岐伯、和、缓之能,乃通于治国修身之际。呜呼君子,孰能矫正之者。若潘君者,其复何

呜呼!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仆感潘君守道,出于流俗,故作叙以示知者。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散文卷》,有删改)

(注) ①哜(jì):尝(滋味)。②岐伯:古代名医,相传是黄帝时人。和:医和。缓:医缓。两人均为春秋时代名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君有病于未病   相:仔细看,观察。
B.持久则善恶自 效:仿效。
C.捩其手足而之财   邀:求取。
D.其复何   尤:过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疾病之至者益多
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人之从之者,百倍
青取之于蓝而青
C.则其得金帛固多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D.视贫贱无势者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况医术高明,能看出处于潜伏期还未发作的病症,望闻切多方并用,能作出准确诊断。
B.潘况行医有道,在他眼中病患人人平等,没有富贵布衣等级之分,前来求医的病人日益增多。
C.文章旨在提醒从医者发扬古代名医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庸医的恶劣行径。
D.作者用逐层渲染的方法详细地描写潘况受信赖的过程并转述他人的述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
(2)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