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箫洞虚小传

傳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

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已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刳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林樾苍蒨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议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塞按,未尝去手   抑:或者
B.乱吴市中,暴得     直:价值
C.园公林监或病之     訾:指责
D.以一丘一壑 彤:用红色涂饰器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在于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虛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小题4】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8 11:0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绿荫斋古桂记

(清)戴名世

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轴。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而园中故有七松草。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小题1】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小题3】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
【小题4】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被搁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安徽桐城人。57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被弹劾,以“大逆”罪诛。他长于史传,留意明代史事,访问遗老,考订野史。(2)啁啾: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3、掬:捧。4、鵱鷇:这里指幼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B.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C.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D.桂枝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小题2】根据上下文,小鸟的“娟皎可爱”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3】概括本文的主旨。
【小题4】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七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B.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C.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D.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龆龀”指儿童换牙,文中指的是进入童年时期。古人常用生理特征来代指年龄,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B.“鳏”是对无妻或丧妻者的称谓,文中指的是丧妻。古代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C.“昆弟”即“兄弟。”“昆”指哥哥。“昆弟之好”指兄弟般的情谊。
D.“七十岁”被称为“古稀”,“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八十岁”被称为“期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国瑞家境贫寒。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冬天看日色早晚,抱孩子们晒太阳取暖。太阳在东边,就把孩子们排列在西边墙根下,反之亦然。
B.万清兄弟相互友爱。在城西坪除虎患时,长清、庆清想帮助哥哥,想一起前往,万清出于安全考虑,呵斥他们,叫他们回去。
C.万清兄弟作战勇敢。每次出战,兄弟五人同时上阵,那情势就像一字长蛇阵,而他们的弓箭依旧百发百中。
D.万清兄弟很孝顺。在父亲晚年时,把他接进官府供养。江国瑞年轻时未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妻着败絮,五子裸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2)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庄

谢济世

梅庄①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贴、一朴、一戆②。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③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④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酷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①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②戆:迁愚而刚直,憨直。③侑:劝人饮酒进食。④眴:用目光示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辈兴矣    阑:残尽B.烛须不动声色者 然:却
C.而心颇之    衔:怀恨D.即吾报主之时也 侪: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主要记叙三个佣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D.作者为“慧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抒发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
(2)由是黠者日夜何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小题4】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