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微风吹来,让诗人想念起故人,盼望其来到。用语朴实,直抒胸臆。
B.颔联写诗人怀疑故人来访,于是打开房门探看,惊动了晚上静谧的竹林。通过动作和心理刻画,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切。
C.颈联写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以动写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营造了一个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
D.尾联写诗人期盼风能吹入室内,为他拂掉琴上的尘埃,含蓄隽永,语意双关。“何当”二字,流露出埋怨与渴盼之情,寄托思友的主题。
E. 全诗构思精巧,以“闻风”为明线,以“寄(思)”为暗线,临窗寄思,风语传情,触景生情,描写细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诗人是如何将“风”与情感勾连的?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18 10:2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医精诚
【唐】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____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______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____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来尚矣 尚:久远
B.则市而用之     市:购买
C.自矜己德 矜:夸耀
D.偶然治瘥一病   瘥:疾病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能____难精者也
②____知天下无方可用
③兹乃人神之____共耻
④又不得____彼富贵
A.乎 且 于 以
B.之 且 所 而
C.之 乃 所 以
D.乎 乃 于 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B.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C.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D.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小题4】以下行为分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文中“大医精诚”之德的一组是(   )
①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②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③杀生求生,损彼益己   ④自逞俊快,邀射名誉
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⑥恃已所长,经略财物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诚于患者,心系苍生。
B.大医对病人,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异族,是愚笨还是聪明的,都一视同仁,有像对待至亲的想法。
C.大医要有博爱之心,不能杀生求生,如遇危急情况,要等这个活物死了再买来用,否则,就是人类的大敌。
D.本文言辞恳切,既给学医者明确了做医生的准则,也批评了一些医人自以为是,夸耀己德,诋毁他人,猎取名利等坏毛病。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2)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3)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书何易于(节选)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舟上下    引:引导
B.矧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视益昌 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百姓  绳:勒逼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百姓匿 谁为大王此计者
B.易于挺身为民     臣险衅,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食     今王百姓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 石之铿然有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小题4】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急。”中书侍郎岑文本曰:“《传》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斯而言,礼义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太宗曰:“此言是也。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且官人事王,不宜岁久。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今过四考。”
节选自《贞观政要·子诸王定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B.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C.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D.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官吏进呈上级或帝王的陈述请求或者建议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B.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采用。
C.出警入跸:帝王出称警,入称跸。跸 ,读作bì,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常用其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D.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谏议大夫褚遂良列举窦太后不明尊卑,不用礼义来教导梁孝王,娇宠他,以致于梁孝王骄纵奢侈,不可一世。最后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的例子来告诫唐太宗。
B.侍御史马周以昔时陈王为例上疏,劝谏太宗应该唯贤而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C.唐太宗认为选拔辅佐太子和诸王的贤德的官员是大事情,不过侍奉的官员,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久就会加深情感。引发王室祸乱。所以,诸王府的官员,不要让他们的任期超过四年。
D.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侍御史马周都向唐太宗进谏,太子身为皇室继承人,将来必定君临天下,统治万民。因此,君王应早日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确立太子崇高的地位,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发生兄弟间争权夺势的惨剧,这也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2) 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埃,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①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羨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

动踰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文帝诛徐羨之等,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竞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竞,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

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节选自《南史·谢灵运传》)

注①构扇:挑拨煽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B.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C.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賦/并自注以言其事/
D.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指堂房的亲属。文中"从子"可解释为侄子,“从弟”可解释为堂弟。
B.江左,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故以此段江为标准定东西和左右。
C.文帝是古代皇帝庙号之一。经天炜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德美才秀曰文。
D.东归指回故乡。因汉、唐定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乡多言东归。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灵运系出名门,聪颖好学,富有才华。他的文章与颜延之相较,奔放自如,文釆飞扬,然而深细密致稍逊一筹。
B.谢灵运在与掌权大臣的较量中落败。少帝即位,他挑拨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非议破坏执行政策,故被排斥出京。
C.谢灵运的诗书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深受文帝赏识,他自认为可参与时政,然而历经少、文二帝,皇帝始终以文士待之。
D.谢灵运参政理想落空,更加不受约束。他看出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才千远不如他的人,故常托病不上朝,沉溺玩乐宴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
②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