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注)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咸阳城远望,蒹葭杨柳,很像江南家乡的汀洲,暗含思乡之愁。
B.溪云渐渐升起,红日慢慢西沉,暮色降临,凉风阵阵,让人觉得一场山雨就要到来。
C.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秦汉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D.秦汉时曾为繁华都城的咸阳,一个秋天的傍晚,鸟在乱草中出没,蝉在黄叶中鸣叫。
E.站在默默东流的渭水旁,诗人心怀故国,心绪烦乱,再也没有心情回答路人的问询。
【小题2】在诗的尾联中,诗人为什么说“行人莫问”咸阳“当年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2 07: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绘,字敬文。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内外以为非常儿。后敕撰五礼,绘与太原王义同掌军礼。魏静帝于显阳殿讲《孝经》《礼记》,绘与从弟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俱为录议,简举可观。每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词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文襄益加敬异。又掌仪注。

式定初,兼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梁式问高相今在何处?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敷对明辩,梁武称佳。与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黄帝,姓在十四之限。”绘曰:“兄所出虽远,当共车千秋分一字耳!”一坐皆笑。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高阳内史。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

河间太守崔谌,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书日:“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时文襄使暹选司徒左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莫学侯景叛也。”及文宣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屈。辛,赠南青州刺史,谥益曰景。

(注)①车千秋: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曾官及西汉丞相之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B.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C.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D.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在文中,“晦朔”指的是一个月。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C.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具体又分为二种: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同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文中泛指国家重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绘好学聪颖。他六岁时就要求上学,家人因偶数的年龄是民俗忌讳的,所以不允许,于是他偷用姐姐的笔墨书籍,不久就读通了《急就章》。
B.李绘善于答辩。梁武帝曾问他几个问题,他对答清晰,梁武帝非常满意;他评价袁狎关于氏族的问题,机智巧妙,引得在座者大笑。
C.李绘惠泽百姓。任高阳内史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最终使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百姓请求给他立碑,但他没有答应。
D.李绘刚正不阿。河间太守崔谌倚仗弟弟崔暹的势力向李绘讨要麋角鸽羽,他没有答应,因此他没能做司徒左长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
(2)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唐   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1纡郁;幽深;嵯峨,险峻 。2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 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 3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后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小题1】下面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两座名山,并因山及人。用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即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作了铺垫.
D.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自然直白地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这样,在变化中,感情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E. 诗的最后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扩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小题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