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1 10: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召以为博士。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
B.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秀才:才学优秀。
C.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以为患之兴自此起
B.①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②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C.①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①堕马而死,无后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因遂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框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B.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C.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D.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朝廷辅佐帝王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C.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诸侯: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春秋时期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投奔太子丹。鞠武认为救助樊於期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会招来祸患,劝燕太子丹不要这么做。
B.为灭掉秦王,燕太子丹向老师鞠武求教良策。鞠武认为要一洗前耻,即使秦国强大也不能畏惧,答应和太子丹好好图谋。
C.太子丹为人谦逊知礼,田光造访他的时候,他亲自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在席间他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向田光请教救国良策。
D.鞠武向太子丹推荐田光,但田光认为自己精力已经衰竭,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又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并以死来激励荆轲。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刘章,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次子,封朱虚侯。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2)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3)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节选自《史记•齐悼王世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乃使人出告其兄齐王 (__________)   ② 为我言田 (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尝入侍高后燕饮B.顾而父知田耳
C.文帝亲幸太原D.故绌其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后令朱虚侯刘章酒吏   太后曰:“试我言田。”
B.若生而为王子,知田乎?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C.无以罪也。罢  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
D.聚兵威大臣,欲为乱。   许尽赵地王朱虚侯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
②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小题5】第①段表现了刘章□□□□、□□□□的个性特征。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è,古同“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稾(gǎo)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B.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C.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D.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鸿门宴》中左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将军下面的属官,执掌军政。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说文解字》:“黥,墨刑在面也。”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四种体例,《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列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2)“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翼_______⑵披:_______⑶举:_______(4)眦:_______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吾得事之  ③沛公欲关中 ④人如恐不胜  ⑤越国以远⑥沛公霸上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B.籍何至此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此 且立石其墓之门
D.若属皆且为虏 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