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1 10: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游学诸侯小大甚众(________) (2)及见之,又(________)
(3)三子致功而不见(________) (4) 事始皇帝(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 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延入坐,为上客  精思傅会,十年
B.君,非也 皆出于此乎
C.士有杀身以成名  此物非西产
D.秦昭王召见,语,大说之  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4】蔡泽向范雎说起商鞅、吴起、大夫种三人的遭遇,其用意在于_________。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平城,今哙奈何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取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瘳(chōu):痊愈。②招权顾金钱:大意是借重他人权势获得钱财。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 逊:恭顺
B.诸将皆吕后意 阿:迎合
C.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 善:友好
D.季将军不足下,足下无往 说:劝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将皆阿吕后意,曰“” 上默
B.困平城    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间哉
C.今哙奈何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欲为御史大夫
D.何足下距仆深也     为上客,厚送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
B.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河东是像我的大腿和臂膀一样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见你啊
C.布辞之官
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D.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我听说曹丘生不是年长之人,(有事)不必向他通报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B.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皇帝因此未晋升其官职。
C.季布反思了一个月,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功劳却做了河东守,这是罪过。
D.曹丘生不听窦长君的劝阻,坚持让他给自己写介绍信,然后去见季布。
【小题5】就文章内容来看,季布这个人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B.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C.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D.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指奴仆,是作者的谦称。与此类似的用法还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拙荆,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贱息等。
B.“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此处借指监狱、囚禁。《论语公·治长》中的“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也是这个意思。
C.《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筮占书,也是儒家“六艺”“六经”之一,后来发展成为人们观察宇宙、建构哲学体系的书。
D.“轩辕”是传说中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他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是三皇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勇敢的人仰慕大义,不一定要为名节赴死。自己虽然怯懦,但著作未成,事出有因,平庸地死去会淹没了文采,隐忍苟活实属无奈。
B.文中列举了卓越超群的圣贤们抒发愤感而写作的事例,就是借此激励自己,表明作者苟活的原因,是想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C.作者写《史记)是为了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变化,成为一家之言,展现自己的思想,即使被羞辱杀勠,也不后悔。
D.作者身受腐刑,痛苦至极每想到此事,都精神恍惚直冒冷开,所以想要隐退山林,顺从世俗行事,著书立说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选自庄周 (逍遥游》)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选自李密 《陈情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曰;“错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候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根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事:侍奉
B.文信候不快,未有以也     强:勉强
C.武安君南挫强楚,北燕、赵 威:威势
D.赵囊王迎甘罗    郊:到郊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侯何不快之也   甚:厉害
B.君试臣,何速叱乎 其:难道
C.请孺子行 因:依着
D.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日 乃:就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候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不如赍臣五域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沉湎不治,政卿大夫 委:托付给
B.不过一斗醉矣   径:竟然
C.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几何:多少
D.日暮酒,合尊促坐 阑:将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国中有大鸟,止王庭 齐王使淳于髡赵请救兵
B.好淫乐长夜之饮   以髡诸侯主客
C.髡恐惧俯伏饮     主人留髡送客
D.于是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于是齐威王益赍黄金千镒
【小题3】下列句子属于因淳于髡的“滑稽多辩”而产生的结果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
③淳于髡仰天大笑 ④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⑤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⑥乃罢长夜之饮
A.①④⑤B.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威王曾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B.楚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了兵。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论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此机会委婉劝谏,齐威王听罢称善,并停止了“长夜之饮”的旧习。
D.淳于髡出身并不高贵,相貌也不出众,但他善于巧谏,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其胆识才智确有过人之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
(2)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3)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