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
B.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北萧关。
C.武帝:皇帝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谥号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修养而定,带有评判性质,如汉文帝、隋炀帝。
D.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不好,但他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B.卢柔文才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流传世间。
C.卢柔善于谋略。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尽职尽责。他才干卓越,得到太祖重用,曾担任多个要职;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都合理得体。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1 05:0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乡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附,而尚有贰心。忠自樊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谓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白《周书·杨忠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檄”,是古代文书的一种,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宁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认为是天下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2)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真,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李迁哲传》,卷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建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掺上米,和大家一起吃,若有美味,就分赏给士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
(2)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
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子谚。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B.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C.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D.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伦理思想。
B.青衿,青色交领的深衣,是西周至清朝历代学子的标志性服装,故常用来指读书人。
C.束脩,古代互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后也指教师的酬金。
D.践极,践,登上,极,最高处,与“践祚”“登极”等词同义,意即“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斯征聪颖博学,十分孝顺。他五岁就能诵读经典,后来博学精研,颇有造诣;父亲去世,他因悲伤而食不甘味。
B.斛斯征旁通音律,颇有见识。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錞于,当时无人能识,他准确识别并现场演示,令众人叹服。
C.斛斯征坚持原则,不畏权势。高祖新葬,宣帝想要奏乐,郑译立即附和,他虽极力反对郑译,最终未得皇帝认可。
D.斛斯征忠于职守,反陷囹圄。宣帝无道,他敢于直言批评;郑译趁机诋毁,落井下石,于是他被关进监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2) 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永,字永宾,其先辽西石城人。曾祖悵,仕魏,黄龙镇将,因徙高陆之河阳焉。永幼有志操,闾里称之。魏正光末,六镇扰乱,遂携乡里老幼,避地中山。后赴洛阳。拜殿中将军,稍迁平东将军,封沃阳县伯,邑五百户。青州人崔社客举兵反,永讨平之。进爵为侯,除左光禄大夫。时有贼魅元伯生,率数百骑,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坞壁,所在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精骑五百,自足平。若征兵而后往,彼必远窜,虽有大众,无所用之。”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帝西迁,永时不及从。大统初,乃结宗人,潜谋归款。密与都督赵业等袭斩西中郎将幕容显和,传首京师。以功别封昌平县子,邑三百户,除北徐州刺史。从檎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并有战功,进爵为公。河桥之役,永力战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尔绵氏。魏废帝元年,授恒州刺史。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谪永之日,冠盖盈路。当时荣之。孝闵帝践阼,进爵广城郡公。入为工部中大夫,迁军司马。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户。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寻为右二军总管,率兵北道讲武。遇疾,卒于贺葛城,年六十八。丧还,高祖亲。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同华等五州刺史,谥曰基。

(节选自《周书·段永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其不   虞:猜度,料想
B.自足平   殄:消灭,灭亡
C.永知所在   觇:窥视,观察
D.高祖亲   临:到,到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与“国宅”相对。前者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后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文中的“闾里”指乡里的人。
B.“赐姓”一般是指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文中皇上将段永祖先的部落名“尔绵氏”赐给他作为姓氏。
C.“废帝”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即为庙号。庙号始于殷代。
D.“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永爱护乡邻。魏正光末年,六镇发生了动乱,威胁到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于是携带老幼,前往中山避难。
B.段永屡立战功。他讨伐平定了青州人崔社客的反叛,灭掉以元伯生为首领的盗贼,还收复了弘农,攻破了沙苑。
C.段永知错就改。皇帝西迁后,他联络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反叛,与赵业等斩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但他后来知错就改,仍被封爵。
D.段永受人拥戴。当时的朝中显贵有很多是他的部下,谒见他的日子,车子塞满了道路,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
(2)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
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B.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C.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D.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B.柱国,中国古代官名,常肩负国家重任,地位非常尊贵。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中的“公”比“伯”的爵位要高两个等级。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景”是褒扬性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B.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