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刚字僧庆,河南洛阳人也。起家奉朝请。累迁镇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历大行台郎中、征东将军,加金紫阶,领司徒府从事中郎,加阁内都督。魏孝武与齐神武构隙,刚密奉旨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赴阙。未及发,孝武西迁。景昭集府僚议。
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无言者。刚抽刀投地曰:“公若欲为忠臣,请斩道和;如欲从贼,可速见杀!”景昭感悟,遂众赴关右。侯景逼穰城,杨祖欢等起兵应景,以其众邀景昭于路。景昭战败,刚没蛮中。大统初,刚于霸上见太祖,具陈关东情实。太祖嘉之。是年,诏刚剛使三荆,听在所便宜从事。使还,称旨,进爵武城县侯。顷之,御史中尉董绍进策,请图梁汉。刚以为不可,而朝议已决,遂出军。绍竞无功而还,免为庶人。除刚颍川郡守。为侯景所破,乃率余众赴洛阳。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时有流言传刚东叛, 齐神武因设反间, 声遣迎接。 刚乃率骑袭其下坞, 拔之, 露板[注]言状。太祖知刚无贰,乃加赏赉焉。渭州民郑五丑构逆,与叛羌相应,令刚往镇之。魏文帝举觞属刚曰:“昔侯景在东,为卿所困。黠羌小竖,岂足劳卿谋虑也。”刚至,并攻破之。孝闵帝践阼,出为利州总管、 利沙方渠四州诸军事。 沙州氐恃险逆命,刚再讨服之。 方州生獠,自此始从赋役。加授渠州刺史。刚初至,渠帅惮其军威, 相次降款。 后以刚师出逾年, 士卒疲弊,寻复亡叛。后遂以无功而还。又与所部仪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阙。 遇疾,卒于路。年五十七。
(节选自《周书•赵刚传》)    
[注]露板,书信不封口 。
【小题1】下列对文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B.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C.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D.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的解释有三: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兴家立业和出身。这里为第一种。
B.“阙”意思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指应召入朝觐见皇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在本文中赵刚让冯景昭率兵前往的皇帝西迁后的逃亡处。
D.古代庙堂下东边的台阶称“阼”,“阼践”原指踏上这层台阶,又表示登上国君宝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刚有识有胆,不恤个人安危。皇帝危难之时,群臣议政,赵刚不仅能出谋划策,而且能在众人犹豫不决时,勇敢地站出来,以其决绝的言语左右局势。
B.赵刚深受信任,受诏遇事自决。他先在霸上遇太祖,向皇帝说明了关东一带的情况,受到嘉奖;后在出使外地时,被赋予了自行决断处置的权力。
C.赵刚忠于朝廷,赢得皇帝赏赉。齐神武帝设下反间计,大肆宣扬要迎接赵刚东叛,一时流言四起,然而赵刚却率兵袭破敌城,获得皇帝信任、赏赐。
D.赵刚总领四州,出师未克全功。沙州被他两战征服,方州也归顺了;渠州也曾被降服,但后来因为军队征战时长,士兵疲劳不堪,他未能稳定全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景逼穣城,杨祖欢等起兵应景,以其众邀景昭于路。
(2)昔侯景在东,为卿所困。黠羌小竖,岂足劳卿谋虑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4 02:2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主簿,举秀才。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

②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

③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入私,并收庸直,为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

④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⑤武成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元颢,北魏宗室,叛魏,投靠南朝梁,带兵打回洛阳,自立为王,后被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州主簿   (2)欲何为   (3)世其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使后生而行之(   )
A.进献B.尊崇C.供给D.迎合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B.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C.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小题4】把第③段落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众臣怎样的心理?
【小题6】依据文章相关事迹,概括裴侠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裴侠的品质
执使焚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罢渔猎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马不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导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祖兄也。祖国,魏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更,安乐太守。善少好学,涉猎经史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军中谋议,每参预之。天光为关右行台,表善为行台左丞,加都督、征虏将军。普泰初,赏平关、陇之功,拜骠骑将军、大行台尚书、散骑常侍,封山北县伯,邑五百户。俄除持节、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天光东拒齐神武于韩陵,善又以长史从。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贺拔岳总关中兵,乃遣迎善,复以为长史。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善共诸将诩戴太祖,仍从平悦。魏孝武西迁,除都官尚书,改封襄城县伯,增邑五百户。顷之,为北道行台,与仪同李虎等讨曹泥,克之。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

大统三年,转左仆射,兼侍中,监著作,领太子詹事。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其职务克举,则曰某官之力;若有罪责,则曰善之咎也,时人称其公辅之量。太祖亦雅敬重焉。九年,从战邙山,属大军不利,善为敌所获,遂卒于东魏。建德初,朝廷与齐通好,齐人乃归其柩。其子绚请赠谥。诏赠大将军、大都督、岐宜宁豳四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曰敬。

子度,字幼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度弟绚,字会绩。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淅资二州刺史。

(摘编自《周书·赵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B.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C.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D.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堂房亲属。如从弟、从兄等。从祖兄,即是指同族爷爷家的兄长。
B.经史,指经书和史书,即儒家经典和正史。在文中经史指文化典籍。
C.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我们学过李密的《陈情表》。
D.谥,即古人的谥号。是中国古代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表扬肯定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善的祖父叫赵国,父亲叫赵更。赵善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赵度和赵绚。一家三代全部在朝为官。
B.赵善深得尔朱天光信任,多次跟随其征战,并且参与军事决策。赵善也因屡立战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贺拔岳总领关中兵马,又让赵善作为长史。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了以后,赵善和军中的将领们拥戴高祖即王位。
D.赵善有公辅大臣的气量。他所负责的工作圆满完成,他就说是某某官的功劳;如果有什么罪责,就说是自己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2)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其辞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

(《周书·列传·卷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B.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C.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D.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如陶渊明,去世之后,其好友为之作《陶征士诔》。
B.传,属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C.聘,或指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或指请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指定亲、嫁。文中“聘”均指出使。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代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可指平民间的友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信出生优越,且少负盛名。他父亲为朝廷命官,他本人聪颖过人,初入仕后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庾信名满文坛,但少有战功。“侯景之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后流寓北方,未能南归。
C.庾信身历四朝,均居高位。他分别受到梁、西魏、北周、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
D.庾信以文名世,文学风格前后迥异。早期作品绮靡浮艳;晚期作品苍劲沉郁,如《哀江南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2)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B.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C.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D.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小题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其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和断代史;如《左转》、《战国策》就属于编连体史书,《国语》就属于国别体,《史记》就属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就属纪传体断代史。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除”、“起”、“辟”等。
D. 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 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C. 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 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也。谨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屏居闾里,未有仕进之志。或有劝之者,谨曰:“州郡之职,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须待时来。吾所以优游郡邑,聊以卒岁耳。”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及破六汗拔陵首乱北境,大行台仆射元纂率众讨之。宿闻谨名,为铠曹参军事,从军北伐。纂令谨率二千骑追之,至郁对原,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后率轻骑出塞觇贼,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乃散其众骑,使匿丛薄之间,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军众者。贼望见,虽疑有伏兵,既恃其众,不以为虑,乃进军逼谨。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军次白牛逻,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停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王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之纯臣矣。”灵太后深纳之。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能获谨者,许重赏。谨闻之,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人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太后引见之,大怒。谨备论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太后意稍解,遂舍之。寻加别将。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护深忧之,密访于谨。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嗣子虽幼,而中山公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既太祖等夷,护每申礼敬。群公迫于谨,亦再拜。因是众议始定。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高祖亲临,诏谯王俭监护丧事,谥曰文。及葬,王公已下,咸送出郊外。配享于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
B.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
C.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
D.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书》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
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即为此意。
C.尚书省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主要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
D.配享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多为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或臣子,经皇帝允许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颇具才能。他为人深沉而有见识度量,特别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称赞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于谨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随元纂北伐,经过十七场战斗,招降全部敌军;在寡不敌众之时,他分兵藏于草木丛生的地方,迷惑敌人,最后成功进入边塞。
C.于谨勇气过人,为人坦荡。征讨鲜于修礼,灵太后听信他人诽谤,张贴榜文来抓捕于谨,于谨主动上书灵太后,陈述军队滞留缘由,得到灵太后的宽宥。
D.于谨顾全大局,一片赤诚。太祖去世后,孝闵帝年纪尚幼,为了国家的稳固,于谨用自己的威望与地位最终帮助了宇文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率轻骑出塞觇贼,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
(2)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