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睿字侍德,少沉敏,有行检。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七岁,袭广平郡公,邑五百户。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高祖总百揆,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而谦反。高祖命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之。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谦又令达奚惎等以盛兵功利州。问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睿顾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谦败,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睿斩谦于市,剑南奚平。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赐物五千段,食邑千户。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睿上疏曰:“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即请略定南宁。”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上慰谕遣之。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B.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C.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D.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指爵位,指臣子获封赐的等级,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称因时而异。
B.“百揆”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食邑”是中国古代君王赐予有功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与“疏”相同;另外还有奏、议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睿出身显赫,很受赏识。他因为是功臣之子,被收在皇宫中抚养,之后继承了广平郡公爵位,镇守新安,总是能战胜来犯之敌,深受皇帝的欣赏。
B.梁睿长于征战,有勇有谋。他率军平定王谦叛乱时,不惧敌方占据有利险要地势,用奇计,出奇兵,打败王谦,使王谦被活捉,最终平定剑南一带。
C.梁睿忠心为国,忧心边患。他极力主张征讨自侍地方偏远而不肯前来臣服的南宁酋长爨震,但高祖因天下刚定而没有同意,最终使其主张落空。
D.梁睿为官谨慎,功成知退。他懂得功高震主,也深知威名太盛容易遭人嫉妒,便大肆收受贿赂,把名声弄坏;皇帝接见他并握手言欢后,他便称病在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2)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3 12:4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
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B.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C.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D.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官职升迁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如文中的除、迁、拜、转、出等,都是表示寇隽在不同时期因为功勋被皇帝提拔升职,受到重用。
B.母忧,全称是“丁母忧”,指的是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或去世而需要其子女从外地回家或去官回家侍奉、守孝。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孝为先的治国理念。
C.司马是古代官职名,一般是个闲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诉说自己到九江郡任司马这闲职。文中加点的“司马”与此意思相同。
D.秩,可以指官吏的俸禄,如秩俸;也可指官吏的职位,如秩位。文中“秩满”,指官员任期届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重于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坚持在自己居住的厅堂里按时节依次陈献祭品拜祭,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坚守正道。永安初年处理讼田案时,不依附权贵,不随大流,敢于坚持己见,秉公执法,得到孝庄帝的肯定。
D.寇隽有军事领导才能。担任左将军、梁州少刺史时,派长史克魏兴城,擒其将;抚励将士,众心抗敌,让对方不敢越雷池半步。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2)隽乃令郡县立序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要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公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5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在世间流传。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迎接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2)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士良,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孝庄末,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藩所禽,遂居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即归附。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王牙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中。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吏部尚书。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除沧州刺史。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伐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史。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病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周书·王士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B.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C.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D.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字,又称表字。称别人的字表示某种尊敬。
B.河右,泛指黄河以东地区,与“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的“河东”所指相同。
C.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唐代有京畿道,宋代有京畿路,如今指北京及周边地区。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之类似的词还有“乞身”“请骸骨”“致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士良出身官宦,从小行事谨慎。他的曾祖父曾任武将,祖父为官时举家迁居代郡,父亲曾任地方行政长官;他少时就行事谨慎,不胡乱结交朋友;
B.王士良审时度势,劝谏敌军首领。他与纥豆陵步藩交战时被擒,才华受到敌军首领赏识,被授官赐婚,后来他晓以利害,成功说服敌军首领归附朝廷。
C.王士良双亲早逝,侍奉继母至孝。继母去世后,他为继母守孝,多次上书谢绝齐文宣帝的征召,他还因守丧哀伤过度长期卧病在床,皇帝亲白探望他。
D.王士良忠心事主,行事认真细致。孝昭帝即位后重视选拔人才,王士良受到皇帝的委派,和同僚到民间为皇帝悉心访求人才,还被派到地方担任长官。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良与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2)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祖兄也。祖国,魏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更,安乐太守。善少好学,涉猎经史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军中谋议,每参预之。天光为关右行台,表善为行台左丞,加都督、征虏将军。普泰初,赏平关、陇之功,拜骠骑将军、大行台尚书、散骑常侍,封山北县伯,邑五百户。俄除持节、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天光东拒齐神武于韩陵,善又以长史从。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贺拔岳总关中兵,乃遣迎善,复以为长史。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善共诸将诩戴太祖,仍从平悦。魏孝武西迁,除都官尚书,改封襄城县伯,增邑五百户。顷之,为北道行台,与仪同李虎等讨曹泥,克之。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

大统三年,转左仆射,兼侍中,监著作,领太子詹事。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其职务克举,则曰某官之力;若有罪责,则曰善之咎也,时人称其公辅之量。太祖亦雅敬重焉。九年,从战邙山,属大军不利,善为敌所获,遂卒于东魏。建德初,朝廷与齐通好,齐人乃归其柩。其子绚请赠谥。诏赠大将军、大都督、岐宜宁豳四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曰敬。

子度,字幼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度弟绚,字会绩。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淅资二州刺史。

(摘编自《周书·赵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B.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C.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D.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堂房亲属。如从弟、从兄等。从祖兄,即是指同族爷爷家的兄长。
B.经史,指经书和史书,即儒家经典和正史。在文中经史指文化典籍。
C.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我们学过李密的《陈情表》。
D.谥,即古人的谥号。是中国古代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表扬肯定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善的祖父叫赵国,父亲叫赵更。赵善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赵度和赵绚。一家三代全部在朝为官。
B.赵善深得尔朱天光信任,多次跟随其征战,并且参与军事决策。赵善也因屡立战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贺拔岳总领关中兵马,又让赵善作为长史。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了以后,赵善和军中的将领们拥戴高祖即王位。
D.赵善有公辅大臣的气量。他所负责的工作圆满完成,他就说是某某官的功劳;如果有什么罪责,就说是自己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2)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裔,字遵胤。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并不应命。起家司徒府参军事。魏孝武西迁,裔时在邺,潜归乡里,志在立功。大统三年,大军复弘农,乃于温城起义,遣使送款。与东魏将高永洛、王陵等昼夜交战。众寡不敌,义徒死伤过半。及大军东征,裔率所部从战河桥,获其将吴辅叔。自此频与东魏交战,每有克获。八年,率其义众入朝。太祖嘉之,特蒙赏劳。顷之,河内有四千余家归附,并裔之乡旧,乃授前将军,领河内郡守,令安集流民。十三年,攻拔东魏平齐、柳泉、蓼坞三城。加授都督。

十五年,太祖令山东立义诸将等能率众入关者,并加重赏。裔领户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辞曰:“立义之士,辞乡里,捐亲戚,远归皇化者,皆是诚心内发,岂裔能率之乎。今以封裔,便是卖义士以求荣,非所愿也。”太祖善而从之。授帅都督,拜其妻元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军东伐,裔请为前锋。遂入建州,破东魏将刘雅兴,拔其五城。

孝闵帝践阼,进爵琅邪县伯,邑五百户。天和初,信州蛮酋冉令贤等反,连结二千余里。裔随上庸公陆腾讨之。裔自开州道入,先遣使宣示祸福。蛮酋冉三公等三十余城皆来降附。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外援。裔昼夜攻围,腹背受敌。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六年,征拜大将军,除西宁州刺史。未及之部,卒于京师。裔性清约,不事生业,所得俸禄,并散之亲戚,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宅宇卑陋,丧庭无所,有诏为起祠堂焉。赠大将军,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曰定。

(选自《周书•列传底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
B.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
C.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
D.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
B.践阼,文中指登上帝位。阼,堂前东面的台阶,帝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
C.伯,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后代则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D.蛮,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其他三方位的其他三方位的少数民族称南狄、西戎、东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司马裔具有志向。他虽然年少时便成孤儿,但有志向,州郡征召他任职,都没有接受;后来他迷迷回归乡里,旨在立功。
B.司马裔战功显赫。他一生中多次参加战斗,作战很勇敢,每次都能取胜并有所掳获,因战功巨大,多次受到皇上的特别嘉奖。
C.司马裔淡泊名利。他率领所部一千户义众先人关,事后太祖以此封赏司马裔,但他坚决推辞并陈述理由,太祖认为很对而赞成。
D.司马裔清廉俭朴。他平时不谋求财物,将所得的俸禄都送给了亲戚。以致他去世的时候,家中没什么财产,灵堂都无处安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年,太祖令山东立义诸将等能率众入关者,并加重赏。
(2)进次双城,蛮首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