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 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小题1】下列有关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寒苇花”江边的芦花在秋风中摇荡,一片泛白,呈现出萧瑟的寒意,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B.芦花之白,映衬着秋江浪头之白,使眼前的景象带上了凄寒的色调,这和送别时主客双方的心境正相吻合。
C.“北风吹五两”的“北风”使“寒芦花”和“浪头白”都明显的带上了强烈的动态感,北风吹动芦花和吹起浪头。
D.“谁是浔阳客”是说友人刘昱离开后自己仍然客居异乡,这个“客”指的是诗人自己。
【小题2】“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抒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30 05: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已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B.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C.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D.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指耕种和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B.“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文体。可叙事、议论和抒情。
C.“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元孚对古器物的研究。
D.“搢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同“缙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年少时,他受到游肇、高聪、崔光等人的夸奖,在做地方官时,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
(2)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烈妇传

(唐)李 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选文来自《语文读本》1《李文公集》)

注 ①爨(cuàn):烧火做饭。②陴(pí):城上的矮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令李侃不知为 当其欣于
B.如不守,县贼所得矣 阿母汝求
C.非若吏人百姓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卑幼有慈爱者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2)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雪 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 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 飞,困融③ 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②玉尘:指雪。③困融:困倦。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红炉”这一件设施。写出“红炉”可以驱寒。
D.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E. 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小题2】本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俄病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 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其才 称:称赞。
B.及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 反:同“返”,返回。
D.俄病矣 卒:死。
【小题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滥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小题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