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灼然。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4 05: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返。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有删节)

(注)①属文:写文章。②自况:记述自己的情况。③三径:院子里的小路,借指归隐者的家园。④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⑤无忤:不违逆。⑥造诣:到访。⑦融然: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样子。⑧生业:谋生的职业。⑨畜:同“蓄”,收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孙”指儿子的孙子,也就是孙子的儿子,陶潜的曾祖父是大司马陶侃。
B.“令”又叫县令,古代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陶渊明曾担任过彭泽县令。
C.“州”和“郡”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其行政长官的级别与县令相当。
D.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义熙”“元嘉”都是晋代帝王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少时有个性。他有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不受约束,任性率真,性格清高。
B.陶潜为人有骨气。督邮到县,下官劝他装束整齐前往拜见,但他决不为了多得五斗米而低声下气。
C.陶潜喜欢喝酒。他任彭泽令时曾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归隐后经常出席一些酒场,喝到酣畅才返回。
D.陶潜喜欢琴趣。他收藏了一张没有装饰的琴,每逢朋友酒会,他就摸着琴唱歌,陶醉于琴趣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2)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致其书者百余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

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子》《易经》。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司徒左长史。安西庾翼复请为司马。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王蒙、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庾翼贻浩书曰:“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恐不得百年无忧,亦朝夕而弊。足下少标令名,十余年间,位经内外,而欲潜居利贞,斯理难全。且夫济一时之务,须一时之胜,何必德均古人,韵齐先达邪!王夷甫,先朝风流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而始终莫取。若以道非虞夏,自当超然独往,而不能谋始,大合声誉,极致名位,正当抑扬名教,以静乱源。而乃高谈《庄子》《老子》,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长华竞。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弃言非所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益知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浩固辞不起。

(节选自《晋书·殷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B.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C.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D.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B.迁,调动官职,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右迁”为降职,如“右迁楚长史”“右迁廷尉平”。
C.司马,古代官名,殷商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D.江左,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浩父亲性情孤高,京城人士托他带书信,他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并说我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
B.殷浩与殷融都爱好玄理,殷浩为那些风流辩士们所推崇。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
C.王蒙、谢尚认为殷浩不问世事,无法面对江东百姓,因此二人便一同去看望殷浩,知道了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
D.庾翼写信劝殷浩出仕就职,认为殷浩少负美名,不问国事,这于理不合,且当代的大业,还须靠当代的杰士去完成,殷浩执意不出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
(2)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护张龟军繁城,三道攻特。特命荡、雄袭博,特躬击张龟。龟众大败。荡又与博接战连日,博亦败绩,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建初,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屯军毗桥,以备罗尚。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陷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流进次成都之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以观虚实。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李攀战死,骧及将士奔于流栅,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流进屯江西,尚惧,遣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B.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C.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D.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间王颙指的是晋代河间王司马颙,从秦代开始王便成了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太安为皇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江西指长江的西岸,与今天的江西省有本质区别,古代汉语中的河主要是指黄河。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特善长用兵。当三路大军围攻时,李特抓住罗尚分兵的弱点,派儿子李荡、李雄袭击衙博,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张龟,他成功运用了各个击破策略,结果衙博、张龟战败。
B.李特很有主见。太安元年李特进攻张征,与儿子分兵后张征趁虚偷袭,情况十分危急,部下罗准、任道都劝退军,但他预料到儿子李荡必前来解围,所以力排众议,坚守待援。
C.李特善纳谏言。当张征偷袭围攻失败后,李特想放弃张征回涪关,这时李荡和王辛赶紧进谏,劝李特不要给张征喘息机会,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
D.李特知人善任。他任用李荡为将军,李荡在关键的时候屡立战功,他任用李骧为将军,李骧在毗桥屡败罗尚军队,后又与李流反败为胜地大破罗尚军,保证义军顺利进攻成都。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2)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于是忽若有人云:“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又尝夜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钟。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时人嘉其至性通感,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色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夙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晋书·刘殷传》,有删改)
【小题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2)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亷,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

(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B.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C.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D.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
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是一种社会思潮,其中有大量古代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喜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虞喜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他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
B.虞喜屡被举荐,拒不应召。虞喜对出仕没有兴趣,屡次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但他一一推脱不就。
C.虞喜志行高洁,潜心研究。虞喜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后来长期潜心于古典经学及天文历算的研究,受到肯定。
D.虞喜精通天文,敢于突破。虞喜的《安天论》对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壳层的浑天说进行了质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2)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